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創三優 促發展】友誼縣打文化牌 塑旅游縣
2010-12-04 07:13: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友誼博物館展示的挹婁原始時期的猛?象模型。趙海攝
友誼縣博物館挹婁王城簡介。趙海攝
友誼縣博物館展出的挹婁後期的文物。趙海攝

  東北網12月4日訊(記者 李楠)雙鴨山市友誼縣在『三優』文明創建中,以打造『文化大縣』、『旅游名縣』為主打品牌,以創建優美和諧的人居環境和優良寬松的發展環境為目標,把創建『三優』文明城市為主線,紮實推進,全力創建。

  友誼博物館搭建文化旅游展示平臺

  友誼博物館作為友誼縣打造『文化大縣』和『旅游名縣』的有效載體,從2009年開館至今,倍受社會各界關注。由縣委、縣政府傾力打造的友誼博物館,建築面積3900平方米,館藏文物達2558件。根據友誼文化的特點,陳展主題以北大荒黑土情緣為起點,通過古代滿族先祖挹人繁衍生息、肇興強盛的歷史;現代前蘇聯和中國農業專家共建友誼農場;十萬轉業官兵、知識青年開發建設北大荒的歷史;來突出展示友誼縣作為『挹婁文化的發祥地、中蘇友誼的見證地、北大荒精神的起源地、現代農業的示范地、民族風情的展示地』所獨有的『五地文化』。參觀者在博物館內依次可以看到走進黑土平原、追溯滿族源流、見證中蘇友誼、鑄就大荒精神、激情燃燒歲月、再現民族風情、現代農業旗幟及北國糧倉新友誼八個單元。每一單元都采取照片、文物、雕塑、寫實場景、聲光資料相結合的方式,立體、直觀的將五地文化展現在參觀者的面前。栩栩如生的原始生態、難得一見、精雕細琢的玉蟬、可歌可泣的北大荒精神、氣勢磅礡的現代農業圖片、令人贊嘆的民族文化、蓬勃發展的縣域經濟,無不給各地的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獨具魅力的五地文化通過友誼博物館得到了全面的展示。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友誼博物館了解了友誼的文化、看到了友誼的發展,更盟發了到友誼發展的想法。友誼博物館已逐漸成為友誼縣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平臺。

  生態文體中心提昇文化底蘊

  友誼縣生態文體中心佔地面積6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800平方米,淨高28米。文體中心突出了現代場館建築的特點,大量采用透光性玻璃幕牆及金屬板,整體透露出現代建築的氣息。設計師以巨型火炬為造型,把體育館和劇場合理的構建成一個整體,而建築的整體性更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突出了作為友誼縣標性建築的特點。造型充滿流線型的動感,既隱約透露著『輕靈、動感、起伏、向上』的特性,又演化出了具有時代感的飄逸和靈動,沈穩而不失輕靈。它象征著"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以及永不言敗,奮勇爭先的體育作風。遠遠望去,文體中心又如一道向世人開放的藝術之門,傳遞出友誼這座北國小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海納百川的包容胸懷。體育館建築面積3135平方米。館內設有座位1200個,可進行乒乓球、籃球、排球、羽毛球、摔跤等國家級項目的比賽,同時也可以開展多種層次的全民健身活動。館內設有健身房、乒乓球訓練室、摔跤室、淋浴室,並配置了燈光和音響設備及12平方米的電子顯示屏,可現場播放比賽狀況。文化劇場建築面積3373平方米,劇場內部彰顯出簡潔、厚重、大氣的文化氛圍和人文氣息。劇場可容納觀眾800名,觀眾座席區設計采用國際先進的扇型方案,力求達到每一個位置都擁有最佳的視覺感受,使觀、演雙方得到最好的互動。劇場舞臺面積300多平方米,舞臺臺口寬12米,臺深14米,能充分滿足綜藝匯演、音樂會等各種藝術形式的演出需要。生態文體中心已成為友誼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像征。它將成為友誼培養和向上輸送文化、體育人纔的搖籃,成為群眾文體活動的指導訓練中心,成為友誼縣與周邊地區進行文化、體育交流的重要平臺,建成後的文體中心可舉辦各種大中型體育賽事和文藝演出。

  鮮花城區工程點綴靚麗友誼縣

  友誼縣全力推進綠化美化,精心開展萬盆鮮花美化工程。全縣各級文明單位及窗口單位門前擺放花盆近萬餘盆;以主要街路為綠化框架,以森林公園、友誼公園、知青林、植物園綠化為點綴,以機關、社區、校園綠化為補充,因地制宜,共栽植各類樹木22萬株,栽種面積1.4萬畝,總投入資金160萬元。交通部門投資35萬元在全縣城鄉公路兩側栽種花草110千米。友誼縣在『三優』創建當中打文化牌塑旅游縣已經初見成效。友誼博物館開館一年來,共接待全國各地的參觀團1095個,參觀者近17萬人。而生態文體中心將通過各種賽事、演出,展示和介紹友誼,並成為友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鮮花城區工程的落實之下,友誼縣綠化美化也得到了進一步保證。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