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7日訊 全市在俄農業合作開發面積達到316萬畝,同比增長43.6%,佔全省境外合作開發面積的半壁江山。12月1日,記者從市農委獲悉,今年牡丹江市對俄農業發展實現巨大突破——不僅在俄農業開發面積實現增長,更成為俄遠東地區名副其實的『菜籃子』、『米袋子』。
2010年,全市對俄農業合作開發呈現經營主體、勞務人數、經營土地面積、純收益四增的良好局面。全市在俄農業合作開發面積達到316萬畝,同比增長43.6%。經營主體不斷增加,重點推進內陸縣(市)、區經營主體與東寧、綏芬河的地緣和渠道優勢結合,實現『借船出海』、『抱團』發展,在俄農業開發經營主體遍及全市十個縣(市)區,總數增至294戶,較去年增加40戶,在俄從事農業勞務人員達到9100多人,增加2100多人,人均勞務收入達到1.8萬元。
近年來,牡丹江市依托沿邊優勢,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對俄境外農業開發,簽署了《中國牡丹江·俄羅斯烏蘇裡斯克兩市農業全面合作框架協議》等一系列農業合作協議,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橫向聯合、規模開發』的特色發展道路。5年來,對俄境外農業開發呈現了種養加規模『三擴大』和速度效益『雙提昇』的發展態勢。境外農業開發面積達到316萬畝,是2005年的5.3倍;境外生豬養殖規模達到4.08萬頭,是2005年的5.8倍;在俄建成糧食加工廠18處,飼料加工廠16處,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53%,大中型油脂加工廠12處,大型屠宰廠3處,初步實現了由種植業向養殖業、精深加工業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