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7日訊 年初以來,佳木斯市不斷加強以城鄉居民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以醫療、教育、廉租房、供熱、喪葬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社會互助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為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10月,市轄區對城鄉低保對象、五保對象開展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這在全省是首創。市民政局、財政局聯合制定下發了《佳木斯市城鄉低保對象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操作規范(試行)》,在市本級全面推行城鄉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切實解決了城鄉低保對象、五保對象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實現了『病有所醫』的目標。經過1個多月的運行,現在已經住院治療41例,醫療救助金支出14萬元。提高住院救助標准,城市低保對象中『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住院醫療費本年度個人累計醫療救助金額最高不超過6000元。城鄉低保對象住院醫療費本年度個人累計醫療救助金額最高不超過4000元;確定市精神病人福利醫院、市中醫院、市郊區人民醫院、城區各鄉鎮衛生院為定點醫院,明確減免比例。定點醫院減免掛號費、診查費,門診及住院醫療費優惠5%;實施『一站式』結算,城鄉低保、五保對象住院治療終結出院時,先經城鎮醫保、新農合有關規定報銷;其餘部分定點醫院優惠5%;剩餘部分由低保部門按醫療救助標准報銷,超出救助標准的由個人支付。即:一個窗口辦理手續、一張票據同步結算,實現城鎮醫保、新農合、定點醫院優惠、城鄉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
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結合市情,佳木斯市制定了《佳木斯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認定管理工作實施細則》,市、區兩級已經建立了低收入家庭數據庫,各城區和街道兩級分別建立了低收入家庭基礎檔案。今年開展了針對低收入群體的專項救助工作,對城市低收入家庭70歲以上老人開展救助。據統計,今年已經救助427人,救助金額達13.7萬元;對城市低收入家庭60歲以上老人參加醫療保險的,按照低保對象參加醫療保險的優惠政策執行。
目前,佳木斯市72個鄉鎮已全部建立公共服務中心,共配備工作人員202人,其中行政編制1人,事業編制74人,公益崗位聘用127人。公共服務中心全部落實了辦公經費和辦公場所,辦公經費年均1萬元,辦公場所總面積達到5900平方米。此外,市低保局積極協調有關方面,提高了喪葬補助水平。從今年開始,對市轄區低保對象死亡的每人發放900元補貼資金,目前已經發放喪葬補助72人次,發放補貼資金6.48萬元。
認真落實以社區聽證會制度為核心,以政府對社區委托制度、低保家庭誠信承諾制度、社會義務監督員制度和公示制度為補充的五項基本制度,實現了在社會救助工作中,政府部門、低保家庭、群眾自治組織和社會監督的互動和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