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圍繞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我省在保證全省糧食安全生產的同時,把加快發展蔬菜生產作為調整結構、促進增收和保障民生的戰略舉措,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多措並舉加強蔬菜自給能力建設。
結合『十一五』規劃末期蔬菜生產區域布局,我省現已制定完善了蔬菜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總量擴張、品質提昇、打造品牌』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重點打造城郊型、出口型、農區型、特色型『四型』蔬菜生產基地和一批標准化蔬菜生產示范園;大力發展以溫室、大棚為重點的設施蔬菜生產,千方百計增加地產鮮菜供應量。積極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符合高緯度寒地設施蔬菜生產的東農系列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和優良茄果類、葉菜類等名優特新蔬菜品種,有效提前延後了茄果類精細蔬菜的生產期。目前,全省生產的蔬菜種類有6大系列近百個品種,能較好地滿足各層次消費的多樣化需求。
為保證給市場提供充足的高品質蔬菜,我省還根據蔬菜產業發展實際需要,探索建立並陸續推行覆蓋主產區的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機制。利用現有設備和手段,以7個部級蔬菜標准園為基點,在全省14個地市選擇100個基礎設施好、生產水平高的蔬菜生產村逐步擴大蔬菜質量安全監測范圍,加強對病蟲害的統防統治,規范指導農藥使用,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啟動實施了蔬菜生產信息監測預警項目,在雙城市、穆棱市、肇源縣、綏化市北林區四個基點縣選擇蔬菜播種面積前10位的鄉鎮,進行15種主要蔬菜月底在田蔬菜面積、當月產量、預計下月產量、月底地頭批發價4項指標數據采集,以科學引導生產和消費。
與此同時,省政府積極整合農業開發、綠色食品等資金,加強標准化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僅『十一五』期間,全省對外向型蔬菜出口基地投入專項資金達6000多萬元。為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今年,哈爾濱市投入資金6500萬元對蔬菜棚室建設實行補貼,新建和重點完善了道裡區立業、道外區五星、南崗區紅星、松北區金星、呼蘭區沈八等設施蔬菜基地10個,全面提高了蔬菜綜合生產能力。林甸縣溫泉果菜基地今年6月份動工,短短5個月時間,3000棟棚室的土建工程和附屬配套設施建設就已全部完工並投入運營生產,設計標准之高、推進速度之快,在我省蔬菜發展史上還未曾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