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棚改安置項目群力新苑
![]() |
向進戶的棚改戶發鑰匙
東北網12月8日訊 到目前為止,今年哈市已先後實施棚改拆遷項目42個、518萬平方米,將有近兩萬戶棚改居民遷入新居。然而,棚戶區改造的意義還不僅僅在於一批批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的極大改善,如果站在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考量,這何嘗不是一個推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與其說是一項工程,不如說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一次自我超越,是一張考卷。考生是各級政府,而那寫在百姓臉上的笑容,又何嘗不是回饋給『為民執政』者的最高分數——
時值寒冬,道裡區群力西區棚改易地安置小區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回遷戶們為了能趕在新年前入住,一領到鑰匙就開始裝修新居。望著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和整潔有序的小區環境,想起年初還在居住的破舊房屋,回遷戶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今年,我市把棚戶區改造列為『中興』戰略的三項核心工程之一,並提出從今年起,將棚戶區改造范圍擴至繞城高速(四環)以內,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1134萬平方米棚改任務。由此,原本作為新一輪棚戶區改造『收官』之年的2010年,變成了棚改擴容的起步之年。到目前,我市年內先後實施棚改拆遷項目42個、518萬平方米,完成年度計劃的150%;開工建設761萬平方米,完成年計劃的163.6%;當年完成投資108.6億元,超過前兩年棚改投資之和。年內將有近兩萬戶棚改居民遷入新居。
回望一年來轟轟烈烈的棚戶區改造,一個脈絡愈加清晰:棚戶區改造在哈爾濱已不僅僅是『拆』與『建』中的此消彼長,更是一個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
破資金瓶頸融資60億為去年融資總額5.62倍
棚改大擴容,資金從哪來?為保障棚戶區居民的利益,我市不斷加大政府主導的棚改建設力度,更加劇了資金緊張的程度。
破解資金瓶頸,必須尋求融資保障新超越。今年,我市一改過去單純靠政府投入或以開發商為主的拆遷運作模式,確定了『政府統籌扶持、市場運作為主』的原則,依托哈投集團融資平臺組建的哈投民生公司作為棚改融資的市場主體,先行籌措投入拆遷啟動資金,撬動貸款,實現了從政府到企業,再從企業到政府的融資主體轉換,使棚改資金合理流動起來。
回想起年初以來的融資經歷,市棚改辦負責人至今仍記憶猶新,『為迅速解決啟動資金問題,新年剛過3天,棚改工作人員就放棄休息提前上崗,在市棚改辦牽頭下,將各區涉及棚改項目的規劃、土地和項目單位等相關負責人全部集中到銀行進行「一站式」現場辦公;審批模式也由以往的「串聯」審批改為「並聯」審批,僅用3天就完成了貸款所需要件,1個月內便落實了29.65億元項目貸款。』
除銀行貸款,今年我市在棚改項目中還首次使用了公積金貸款。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提前介入,與棚改項目建設單位密切溝通,並幫助准備前置要件。同時,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赴京匯報,公積金中心主要負責人14次赴京聯系溝通,並抽調中心業務骨乾為建設部相關部門出臺《關於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貸款程序和工作規范以及建立計算機管理系統等做了大量工作。由於前期准備工作充分,風險防范措施落實到位,貸款發放要件齊全,今年8月初,我市順利通過國家7部委評審,在全國28個試點城市中,第一家率先實現發放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貸款7億元。
依靠各部門積極配合以及不斷開拓融資渠道,今年以來,我市棚改項目共融資59.55億元,為去年融資總額的5.62倍,創下棚改融資新紀錄。
破拆遷難題拆遷面積達年計劃150%
拆遷,被稱作『天下第一難』,因為它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各種矛盾。
而在哈市每一個棚改決策者、操作者眼裡,只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出政策、定措施都著眼於讓利於民、謀利於民,『第一難』其實並不難。今年,我市最大規模的棚改,計劃拆遷345萬平方米,到11月中旬已拆遷518萬平方米,完成年度計劃的150%。
這『150%』,靠的是政策的支橕。在以往『拆一還一』上靠戶型、『最低40平方米保障房,可先租後買』、『獎勵期內搬遷驗收獎勵1.2萬元』、『低保戶給予2萬元補貼』等政策基礎上,今年我市又推出了一系列更加優惠的拆遷政策:正月搬家驗收,每戶給3000元搬家補貼、2000元租房補貼款;選擇易地安置的免費增加10平方米建築面積;對於樓層差價,回遷安置高層將按6層起,每上昇一層每平方米加收20元,18層以上按18層計算,6層以下不加價,原面積部分不加價,頂層不加價……雖然民間有『正月不搬家』的習俗,可拆遷規模達3600多戶的中華巴洛克改造二期工程,從2月末召開拆遷動員大會,到4月6日實現淨地,比拆遷計劃整整提前了半個月,期間跨越了幾乎半個正月。
這『150%』,靠的是執行力的保障。通過『至少3次入戶宣傳、召開2次群眾大會、組織1次群眾聽證』的『321工作方式』;群眾代表、紀檢監察和社會各界的三重『復式監督機制』;有的放矢,逐一有針對性解決各片棚戶區主要矛盾問題的『四大維穩措施』等做法,進一步解開了百姓的一個個心結,換來的是全力配合與支持。
這『150%』,反映的是政府與被拆遷居民間的默契。拆遷過程中,請群眾代表進行全程監督;回遷戶型設計中,請群眾廣泛參與;安置工程施工建設中,請百姓進行質量監督;回遷入住時,一律實行公開選房號……這一系列公平、公開、公正的舉措,不僅使政府為百姓謀的『利』,不折不扣地落入棚戶區居民的『口袋』,更換來了百姓的放心、舒心。
創新回遷模式易地集中安置疏解城區密度
今年我市首次采取了棚改易地安置項目集中建設的新舉措,分別在道裡群力地區、南崗哈西地區、香坊區和道外區集中建設了4個棚改易地安置項目。這是在以往棚改項目貨幣補償、原地回遷基礎上的一次創新。這創新,緣於市委、市政府著眼於城市未來的發展,以棚戶區改造為契機,有效疏解中心區人口和建築密度的高瞻遠矚。
群力西區易地安置暨保障住房項目,是今年全市最早開發建設的4個易地安置項目之一。11月中旬,隨著群力西區一期項目交付使用,可為包括道裡新生街『朝鮮屯』、機場景觀路北側以及菜庫街等道裡區內的棚改居民提供易地安置的選擇;同時,也為我市未來棚戶區改造拆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模式———即先安置後拆遷,這意味著今後在對棚戶區進行改造時,百姓無須臨時租用周轉房,可以直接到易地安置小區選房入住。在保障了被拆遷住戶利益的同時,也減少了因拆遷而引發的不安定因素,
拆遷佔地面積達107300平方米的中華巴洛克二期棚改項目中,有3600餘戶居民由此騰遷,並被易地安置到道外陶瓷小區一期。隨著中華巴洛克二期實現淨地,6月起保護性施工開始。這片昔日狹窄而破舊的街道、低矮的二三層小樓和小平房群,如今已煥然一新。據了解,中華巴洛克二期改造項目通過完善周邊道路交通體系及配套設施,將建成集餐飲、旅游、商業、觀光於一體的產業核心區,不但可以恢復一期項目的活力生機,還將把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為冰城的新地標。
在南崗區哈西地區和香坊區木材東街地段建設的兩個棚改易地安置項目,也都位於城市發展的新區。對此,市棚改辦負責人表示,通過這4個易地安置項目的集中建設,除可把中心區棚改居民向二環周邊轉移安置,疏解中心區的人口和建築密度,還將為我市城市未來整體發展和向四環延伸提供有力的支持。
做足『保障』文章提昇棚改項目民生含金量
在棚改項目中盡量擠出效益空間,積極配建保障性住房,加快解決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難———我市相關部門在今年棚戶區改造中進一步挑戰自我、自加壓力。
為確保動遷中租不到房或租不起房的居民能夠有房可住,我市首次實施周轉房安置政策:由政府出資興建動遷周轉房,無償借給或低價租給動拆遷無房戶使用,緩解拆遷『過渡難』問題。按計劃,今年的棚改項目將配建10萬平方米周轉房,約提供房屋2000套。
在群力西區易地安置房項目中,公共租賃房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據市棚改辦負責人介紹,為了妥善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剛畢業大學生以及清潔工等『夾心層』群眾的居住問題,今年初,我市制訂了建設公共租賃住房的計劃,這些公共租賃住房的房源就是以棚改項目為主。據群力西區安置項目推進辦工作人員介紹,今年該小區將完成5萬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總計約500套。目前,群力西區公租房已經竣工,相關部門將制定入住標准,經過選號、公示等程序,我市一批中低收入家庭將有機會住進公租房。
根據規劃,我市將利用今、明兩年時間,以棚改項目為主,在全市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0萬平方米,約5000套住房。今年首批安排12.52萬平方米、2590套的建設任務,年內竣工3.5萬平方米、700套,到明年底全部竣工。
為給廉租房住戶提供更為便利的居住環境,我市還在棚改項目配建的廉租房中,由政府出資為廉租住房配建廚衛設施,並進行簡單裝修,包括衛生間、廚房,基本可以保證交付使用後,廉租戶入戶即可居住。
提昇建設標准棚戶居民一步邁入『宜居』
大理石樓道、寬敞社區、凹凸錯落的建築群……坐落在群力西區的這片建築,是我市最大的一片棚改易地安置小區住房,包括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等,一期竣工建築面積達54萬平方米。
『這是按照低碳環保、智能安全、經濟適用、綠色宜居設計理念建設的棚改新居』,群力西區易地安置暨保障房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最初規劃定位就是區域功能豐富、田園式布局、舒適安全、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精品住宅小區。『目前,小區內水電氣、網絡通信、數字電視、停車位等一應俱全。』
據市棚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棚改項目建設不是單純地改善棚戶區居民的基本居住條件,更要全面提高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質量,所以要建設符合現代生活要求的高品質宜居小區。』據了解,為了讓所有棚改項目都宜居,我市超前規劃了老年人活動中心210處,社區圖書館61處,社區衛生站82處,警務室159處,居委會或社區服務中心123處,公廁66處,垃圾壓縮間215處,公交首末站30處,中小學和幼兒園76處。配套建設水、電、氣、熱、通訊、消防等管網107萬延長米,建設市政配套道路30條。這些設施與住宅建設同步進行,實現配套與建設一次完成,確保了配套設施的完備、齊全。
圍繞『民生』做文章,把『民生』兩個字放大、再放大。冰城的棚改從未像今天這樣如火如荼。
拆遷518萬平方米,開工建設761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08.6億元……這一系列數字是一張『民生清單』,更是一個『發展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