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鶴崗市低碳經濟初見成效
2010-12-09 14:53:37 來源:東北網-鶴崗晚報  作者:張雅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鶴崗12月9日訊 資料顯示,去年鶴崗市工業總產值為175億元,綜合能源消費量為339萬噸標准煤,產值能耗為1.75噸標准煤/萬元,經濟快速發展承載著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巨大壓力。高碳能源結構加上依靠科學技術和創新支橕經濟結構轉型能力的有限,造成實現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型成為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挑戰。近日,國家統計局鶴崗調查隊針對我市低碳經濟發展進行了調查。分析了目前我市低碳經濟發展的特點,指出發展低碳經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我市低碳經濟發展方興未艾

  近年來,鶴崗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工作,加快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和重點領域節能減排,不斷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力度,逐步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並提出了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型生態文明城市。先後下發了《鶴崗市生態市建設規劃》、《鶴崗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鶴崗市節能減排考核辦法》等政策規定,實現了GDP能耗由2005年的2.66噸標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1.75噸標准煤;二氧化硫排放量由3.6萬噸減少到3.5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48%;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6.02%。全面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當前一項中心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十一五』期間我市共安排落實污染減排項目33個,總投資17.3億元,是『十五』期間治理工程總數的2倍。實施了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完成鶴礦集團工業鍋爐改造、鶴礦集團10萬千瓦矸石熱電廠、黑龍江省興匯糧食加工有限公司餘熱供暖工程等節能項目建設任務,年節能近30萬噸標准煤,取締燃煤鍋爐151臺,新增集中供熱面積612萬平方米,節電6415萬度。對既有建築進行節能改造,截止目前綜合節能改造工程已完成186萬平方米。

  每年通過市長環境目標及政府簽狀形式將減排目標分解落實到相關單位及重點減排企業,並對減排結果進行年終考核。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促減排,2009年7戶重點污染源清潔生產審核任務全部完成;加強監督管理促減排,水、氣等11戶國有控股重點企業在線監測設備安裝及市級網絡平臺建設全部完成;新建項目全部實現增產不增污。實施清潔能源替代促減排,開發稻殼發電、風能發電、煤層氣能源項目,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2.94億千瓦時/年;調整產業結構,完成8戶造紙企業關停及8戶造紙企業產業結構昇級改造;實施『五進』活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減排責任進家庭、進學校、進工廠、進軍營、進機關活動,有效促進了減排工作的開展。

  全市大型煤炭開采企業礦井水進行了淨化處理,實現綜合利用,年減排礦井疏矸廢水3500萬噸,創造經濟效益3000餘萬元;原有25戶煤炭洗選企業的洗煤廢水全部實現閉路循環利用,年減排廢水600萬噸,回收煤泥40萬噸,創造經濟效益3540萬元,新建17戶選煤企業『環評』批復,全部采取閉路循環生產工藝,廢水全部實現零排放;宇城空心磚有限公司、鶴礦集團矸石熱電廠、水泥廠、空心磚廠、布道板廠等一系列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年消耗煤矸石90萬噸、粉煤灰及爐渣85萬噸,全市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100%,創造經濟效益5000餘萬元。

  新建項目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十一五』以來項目『環評』審批合格率100%,否決不符合國家環保產業政策項目5項,淘汰關停落後企業12戶,對5戶造紙企業進行了產業優化昇級改造。積極推進優勢項目上馬,繼續創建『環保綠色通道』,華鶴120萬噸甲醇項目、萬昌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90萬噸焦化項目、蘿北縣望雲峰風力發電項目、金盛糧油稻殼發電等14項清潔、新型能源替代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2008年以來,鶴崗市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和投入。2008、2009兩個年度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和好於國家二級標准的年均天數達到了331天,高於省政府下達324天指標的2.16個百分點。主要納污河流小鶴立河出境三股流斷面水質由2006年的Ⅴ類水體,變為Ⅳ類水體,COD濃度同比下降58.14%、懸浮物濃度同比下降26.86%,出境水質最佳排名位居全省第三位。

  我市通過沈陷區、棚戶區改造的加速實施,努力打造主城區,實現舊貌換新顏;通過麓林山、小鶴立河新區的規劃建設,努力打造城市個性新區;通過改造城市出口及整治周邊環境,努力打造開放、樞紐城市特色風景線;通過五山六水七區建設,綜合開發、整治、建設近郊水庫、湖泊、過境河流,努力打造充滿活力的濱水城市麗景;通過城郊風景區、休閑度假區和衛星城鎮區的快速開發,努力打造休閑、度假、健身、娛樂的勝地;通過城區『五山』、工礦廢棄地、沈陷區騰空地的綠化治理,打造林在城中、城市與森林交相輝映的森林城市最高境界;通過『三優』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打造鶴崗市民良好文明素質新形象,努力實現宜居、宜業、宜游的濱水森林城市建設目標。

  低碳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

  鶴崗市依托煤炭等資源發展的工業是整體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佔全市經濟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低碳經濟發展在我市尚處於初期階段,雖然在節能改造、污染減排等方面發展較快,但市民們對低碳經濟認識粗淺,難以形成自覺關注與支持發展低碳經濟的理念。一些企業雖然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步入了發展低碳經濟領域,但對低碳經濟發展的認識尚有不足。且目前我市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快速發展階段,對能源產品需求旺盛,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相對滯後,經濟總量的增長主要依賴於工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使節能減排工作難度加大。

  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因素是整體科技水平,技術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有限,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以及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導致用於低碳技術創新的資金匱乏,研發和推廣能力不能適應當前發展的需要。且重型化產業類企業的一些基礎設施、生產設備等資金和技術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數十年以上,即未來幾十年的排放狀況不可避免地就被『鎖定』在一定的層面,技改、轉型不但投入大,而且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電力、洗煤等行業,企業要轉型要承受巨大的轉型成本。這些成為阻礙低碳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廢氣、廢渣、廢水是伴隨高能耗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影響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及環保部門在對於高污染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工作中來自多方面的阻力過大,也影響著低碳經濟發展步伐。

  我市『因煤而立,因煤而興』,而且近期內仍將延續這種以煤炭生產經營為主的經濟格局。發展低碳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對能源型企業的整體發展形成了一種政策性衝擊,使不同層面對發展低碳經濟的認識大相徑庭。對於企業來說,經濟效益高於一切;對於市民來說,眼前利益重於將來。

  鶴崗地處偏遠,收入普遍偏低,現有部分人纔的流失、人纔的儲備不足、人纔戰略的不完善共同導致了我市科技水平相對滯後,也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瓶頸,不同程度地影響低碳經濟的整體推進。

  面對存在的問題,營造低碳的社會氛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引領科技創新發展,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發揮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和公眾等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形成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整體合力,將積極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