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時至冬季,天寒地凍。今年通車的齊嫩(齊齊哈爾至嫩江)高速公路上卻是一派繁忙景象——由農墾九三分局發往齊齊哈爾的豪華客運班車滿載著乘客正奔馳在寬敞的公路上。同樣,在大齊高速公路上,黑龍江恆陽食品集團滿載著貨物的冷藏車疾馳而過,便捷的交通極大地促進這家物流企業的發展。
道路通經濟興。近年來,一條條公路的交工通車,讓全省的客貨運輸更加快捷,帶動了人流、車流、物流和經濟流。豪華客運班車連通市縣,農村客運班車開到農民家門口,物流運輸連通南北互通有無,往返於中俄邊境的客貨線路讓口岸倍顯繁忙——道路運輸的發展讓百姓生活直接受益。
省運管局黨委書記周廣龍提供了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十一五』期間,我省營運車輛從26萬輛增長到45.5萬輛;其中:營運客車從1.3萬輛增長到1.5萬輛;營運貨車由2006年的16.9萬輛增長到33.8萬輛;出租汽車從6.6萬輛增長到8.4萬輛。客運線路從5439條增長到8681條,年均增長12.4%;客運班次從2.1萬個增長到3.5萬個,年均增長13.6%。5年來,我省道路運輸行業累計完成客運量15.99億人次,旅客周轉量1039.6億人,貨運量19.47億噸,貨物周轉量2474.3億噸公裡,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34.6%、60.5%、15.8%和217%。龍江道路運輸正闊步前行。
客運趨向舒適化
據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梁旭介紹,我省正逐步完善客運基礎設施建設,營運客車逐步向高檔化、舒適化方向發展。
在客運基礎設施建設上,我省道路運輸系統共完成投資11億元,新建哈爾濱公路主樞紐道外客運站、牡丹江公路客運樞紐站、雙鴨山虹橋公路客運站、亞布力雪場公路客運站、呼瑪公路客運站、饒河公路客運站,改建佳木斯客運樞紐站、佳木斯客運中心、東寧公路口岸、雞西、肇源、泰來、克山、明水、青岡、樺川、肇州、望奎、通河、昂昂溪、依蘭、樺南、五常、拜泉、安達、勃利、綏棱、肇東、巴彥、虎林公路客運站。目前,我省道路客貨運場站已達到1608個。
集團化經營讓客運上了『檔次』。龍運集團、麒麟集團等一批骨乾企業的示范效應,天元集團等民營企業的湧現,為道路運輸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大型客運企業全部為中高級客車,高級和中級客車所佔比重達48%以上。
在客運企業的結構調整上,我省推進了公司化改造、經營權招投標、質量信譽考核,道路運輸的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明顯提高。如今,哈爾濱至七臺河、大慶至安達、牡丹江至敦化、牡丹江至雞西、佳木斯至鶴崗、哈爾濱至安達、齊齊哈爾至林甸等客運線路實現了公司化改造,綏芬河至鐵力等18條客運班線實施了經營權招投標,70%以上的出租汽車實現了規模化經營。
5年來,我省道路運輸系統主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道路運輸結構,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在鞏固傳統運輸市場的同時,不斷創新發展形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運輸需求。我省還大力發展旅游客運,開通旅游專線,形成以主要旅游景點為中心的旅游客運網絡。截至目前,已有191條省際客運線路連接北京、大連、濰坊、溫州、東營、義烏、石家莊、鄭州等城市,最遠至福建莆田,運距達3675公裡。貨運物流發展前景廣闊
9月9日,我省道路運輸系統迎來了一件盛事——省交通運輸廳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建設,一期工程規劃的綜合服務站、配送站、倉儲站、汽配物流站的龍運物流園區正式投入使用,近百家物流企業進駐經營。
據了解,龍運物流園區是我省第一個集交通環境優勢、物流產業優勢、商貿發展優勢於一體的綜合性物流園區。據龍運物流有關負責人介紹,如果說哈爾濱是龍江經濟騰飛之門,那麼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就是打開這扇大門的鑰匙。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建成運營後,不僅將大大改善我省物流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而且將大大提高哈爾濱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的作用和效能,實現全省貨運物流系統提檔昇級,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園區服務全省,交通服務社會』的目標,將對我省乃至東北地區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作出貢獻。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盡管傳統貨運業向現代物流業的全面轉型尚需時日,但5年來貨運企業廣泛采用現代物流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正在由傳統單一的運輸向倉儲配送、商品交易、信息管理的第三方物流邁進,此時的龍江交通物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逐步發展起來,湧現出一批具有全新經營理念和較高管理水平的規模化企業。
與此同時,我省營運貨車逐步向大型化、小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廂式貨車達9178輛,集裝箱貨車達202輛,危險品運輸車達3816輛。
口岸運輸日漸繁忙
在百年口岸綏芬河邊境的大型貨運場,工人們正忙著卸載剛從俄羅斯運來的貨物。不遠處,排著長龍的俄羅斯大型冷藏運輸車正在緩緩過境。據綏芬河市常務副市長吳慶蘭介紹,作為對俄貿易的最前沿,幾年來,從綏芬河口岸過貨的運輸車輛明顯增多,不僅物流業發展迅猛,經濟流也有了較大提昇。
不但在綏芬河,在黑河、同江、東寧等幾個口岸城市,對俄貿易都因便捷的運輸通道而獲益。
據了解,我省與俄羅斯的5個邊區(州)相鄰,對應邊區(州)間分布的邊境口岸中已有11個開通了國際道路運輸,客貨運輸線路達45條,定期客運班車達38對,較2006年分別增加了6條、12對。公路口岸年均過客量、過貨量已經穩定在180萬人次、100萬噸左右。
農村客運更加便民
走進七臺河市新興區紅旗鎮紅光村,一眼望去,縱橫的水泥巷路修到了居民家門口,新安裝的路燈像衛兵一樣列在水泥路兩側。說起腳下平整乾淨的道路,村民高風明高興地說:『過去遇上雨天,村裡村外不是泥就是水,別說是出村了,就連出院門都難。自從我們村硬化了道路,可方便多了,村裡的蔬菜能天天往外運啦,從市裡開來的跑線車也一直開到家門口。』紅光村的變化只是我省道路運輸蓬勃發展的一隅。
幾年來,運輸系統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實施『雙百工程』和『6080工程』,農村客運班車發展到8130輛,農村客運線路達4550條,鄉鎮客車通達率達100%,行政村客車通達率達100%,自然屯客車通達率達70%,鄉鎮客運站達559個。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400多個行政村通客車以及6萬多人的出行難、坐車難的問題。
隨著道路運輸經濟總量攀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道路運輸的就業規模也在持續擴大,從2006年的60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108萬人。龍江道路運輸行業累計為社會提供了48萬個就業崗位,佔全省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的15.9%,而『十五』時期的比例為10.38%。5年來,龍江道路運輸行業累計培訓各類從業人員65萬人次,持證上崗率達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