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 向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進發
2010-12-11 09:54: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鄭英麗 呂天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從取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到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齊齊哈爾市努力建設文化強市的步伐鏗鏘有力。

  『我們不僅僅是保護古建築,更是保留一段歷史文脈,使文化能夠繼續傳承,再與時俱進。』齊齊哈爾市委書記郝會龍在考察歷史建築時講這段話,傳遞著這個文化強市的歷史文化特質以及規劃、保護、傳承文化的聲音。

  城之 文化

  在齊齊哈爾880多年的歷史積淀中,以昂昂溪遺址為代表的古文化;以金長城遺址、蒲峪路古城遺址為代表的遼金文化;以江橋抗戰遺址、北滿革命烈士陵園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卜奎清真寺為代表的宗教文化,交織匯聚成鶴城獨有的文化名片。此外,俄羅斯建築群分布集中、保存完好的昂昂溪區羅西亞大街,形成獨特的小鎮街區景觀,今年入選第二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見證了新中國重工業發展的標志性城市富拉爾基城區格局,一重、北滿特鋼等工業遺產,鐵西住宅小區街區等,成就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復興之旅。

  而齊齊哈爾市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猶如打開了一扇展示齊齊哈爾燦爛文化的『窗口』,讓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越發閃亮。

  城之 特質

  齊齊哈爾有著200多年省府的歷史,這段歷史已成為齊齊哈爾歷史上的一抹亮色。有關專家希望這段歷史能夠為齊齊哈爾市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添上濃重的一筆。

  『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來自天賦和歷史積淀,一旦受到破壞,就不可能復得。要加強保護力度,嚴格按照現行規定保護文物,不能命名完文化名城,就把保護措施放棄了。』齊齊哈爾市文物管理有關專家這樣說。

  專家們對齊齊哈爾市應如何加大保護力度支了招:『必須進一步發揮市文物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能,切實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消除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要依照相關條文,加強對建設施工和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改建的審批手續,使保護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專家指出,將齊齊哈爾市多樣的民族文化、重要的工業文化、典型的農業文化以及顯著的城市精神有效融合,纔能使鶴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彰顯出獨具一格的城市魅力。


  城之 進發

  1996年齊齊哈爾市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市的復興之旅也隨之展開。

  市政府陸續制定、頒發了《建設工程文物保護管理暫行辦法》、《關於籌集文物保護經費若乾政策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通知》等法規文件。

  2005年,市人大、市政府委托市文化、旅游、規劃等部門,成立了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領導小組,制定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地域文物保護規劃》,頒發了《保護街區和保護建築條例》及《關於切實做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及開發利用的通知》,使名城保護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同年10月,這個市成立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領導辦公室,提出具體申報方案。2006年1~10月初,組織專家查閱資料、調查走訪、拍攝照片、撰寫文字,至10月末,完成了5萬餘字的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文本編寫工作。

  2007年,齊齊哈爾市把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列入城市發展定位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去年11月,制定了《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依據國務院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齊齊哈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編制。


  城之 保護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建設如何並存,一直是兩難之舉。鶴城,則在兩難中有了大膽之舉!

  古遺址、古建築等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自不必說,普查、保護是首要任務。老卜奎城地上、地下文物分布十分豐富,全市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7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3處。

  自2007年9月開始為期五年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涉及到全市七區九縣(市)的157個鄉鎮。截至今年4月底,齊齊哈爾市共調查不可移動文物2362處,其中,新發現2049處,復查313處,填補了文物考古領域多項空白。

  一些有保留價值的歷史文化建築和遺跡,更被市政府創造性地『掛牌保護』,目的是『搶救性地挖掘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防止誤拆!』市規劃局有關人士介紹說,從2008年8月起,齊齊哈爾市已有265處歷史建築掛上保護牌,其中184處是在2005年公布的33處保護建築和一處歷史街區的基礎上逐一進行的單體建築掛牌保護,81處是尚未正式公布為保護建築的擬保護建築。為此,他們還在報紙上發表《關於對齊齊哈爾市歷史建築進行普查登記和掛牌保護的通告》,對各部門提出嚴格要求,嚴禁為了部門利益隱匿、瞞報或拒不提供相關資料和信息的行為,要求切實履行保護歷史建築和維護保護牌的責任。

  建設部門主動協調房地產開發商,在拆遷和建設過程中,直接參與歷史建築的修繕及周邊環境的保護工作。同時,結合城區綠化,有意識地進行歷史文化建築的恢復和利用工作,計劃建設馬恆昌公園、516部隊遺址公園等,深入挖掘和彰顯其所代表的歷史文化內涵,提昇城市的環境價值、歷史價值及總體品牌價值。


  城之 未來

  國內專家、學者多次為齊齊哈爾市歷史文化把脈。11月16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所的專家與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討論《齊齊哈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討論稿)》……一直以來,齊齊哈爾市都在傾聽更多的聲音,融合更好的想法,探索更新的思路。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所專家對齊齊哈爾市進行了幾個月的實地調研和考察。專家認為,齊齊哈爾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及歷史文化名街、歷史文化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方面,應當制定出具體、詳實的條例、法規,以便日後的名城保護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同時,專家建議,還應設立保護管理機構、建立專項資金、建立文化遺產檔案等等。

  記者從齊齊哈爾市規劃局了解到,為早日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市規劃局也將盡快制定修改《齊齊哈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齊齊哈爾市保護街區和保護建築條例》,明確保護街區名稱及數量,履行法定程序。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