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2日訊(記者 楊林川)今年是黑龍江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決戰之年,年底前將全面完成主體改革任務,為黑龍江省『十一五』林業產業發展的輝煌劃上完美的句號。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推進順利
近年來,黑龍江省緊緊圍繞生態受保護、林農得實惠這一核心,突出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的改革重點,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黑龍江省是林業大省,也是國家重點國有林區。現有集體林面積123萬公頃,佔市縣林區林業用地面積的12%。集體林權制度歷經幾次演化,在『分與統』『放與收』的調整中,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一直處於主導地位,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規律及社會經濟發展客觀要求。2008年12月初,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用三年時間完成黑龍江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標。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根據黑龍江省實際情況,提出提前一年即今年底前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任務。
『四級書記負總責、行政首長親自抓』,通過簽訂林改責任狀、效績考核、政府督辦等方式加以推進,保證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截至10月末,黑龍江省已累計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產權明晰面積1574萬畝,佔集體林總面積的85.4%,已發林權證面積1170萬畝,佔明晰產權面積的74.4%。清理和完善過去承包合同27.7萬份,調處林權爭議1286起。目前,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各項工作推進順利,今年年底將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任務。
同時,黑龍江省向國家林業局推薦了克東、湯原、依安、拜泉、青岡、林口縣等六個林改典型,經國家林業局核實,給予充分肯定,並確定克東、湯原、拜泉等三個縣為全國百名書記典型縣。
林改配套政策措施日臻完善
黑龍江省在推進明晰產權主體改革的同時,積極研究探索深化改革配套措施,為林權改革紮實有效地推進起到了積極作用。
——全省選擇三個縣進行了集體林采伐制度改革試點,通過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簡化林木采伐審批手續,探索新的林木采伐管理機制。
——規范集體林流轉行為。按照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的要求,結合黑龍江省集體林權改革實際,制定了黑龍江省集體林權流轉管理的意見,明確流轉各項要求。
——建立健全林權抵押貸款制度。為規范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管理,盤活森林資源資產,防范信貸風險,省林業廳協調省農村信用社出臺了《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集體或非公有制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為林地經營者延伸產業發展開闢了融資渠道。
——加強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全省一些縣市,在推進集體林權主體改革的同時,根據要求在建立林業專業合作社、林業產業服務協會、林業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效初顯
『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劃出了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通過林權制度改革,集體林完成明晰產權的地方,已感受到林改給林地經營者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給當地林業發展帶來的生機和活力。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確了經營主體地位,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林業生產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使蘊藏在農民群眾中的潛在生產力得到迸發。造林由靠政府推動的『要我造』轉變為政策拉動的『我要造』,選好苗、種活樹、育成林成為農民群眾的自發行為。
林地經營者興林致富活力大增。林改賦予了經營者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不少農民依托林地,發展林業產業,收入明顯增加。護林、防火的內在機制和動力發生根本改變,『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為經營者的自覺行動。
根據林改後的新特點,齊齊哈爾市訥河、依安縣等地,一些農民承包到林地後,自願聯合,成立了多個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有效地解決了林業生產經營中政府『統』不了、部門『包』不了等難題,進一步鞏固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在林改過程中,確保了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減少了涉林糾紛隱患,維護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全省農村信用社已在黑龍江省多個地方開展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為林權人融資延伸產業提供了很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