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創三優 促發展】慶安縣文明生態村鎮建設亮點迭出
2010-12-14 17:59:14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4日訊 (記者 李楠) 綏化市慶安縣集中國綠色名縣、全省文明村鎮建設先進縣、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等殊榮於一身,在『三優』創建工作推進過程中,發揮強項,提高要求,全面加強文明生態村鎮建設的推進。

  高起點明確全局思路

  慶安縣把生態文明村鎮建列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並確定了『一個目標、三個結合、四個推進』的工作思路。『一個目標』,即力爭到2012年深入改善全縣生態環境面貌,著力打造全省人居環境和新農村建設示范區。『三個結合』即城鎮與鄉村相結合。以城市理念建設農村,實行以城帶鄉,城鄉共進。質量與速度相結合。嚴把整治和建設質量關,注重加快推進速度,做到二者協調統一。治標與治本相結合。一手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一手抓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農民參與環境整治的主動性和珍惜建設成果的自覺性。『四個推進』分門別類,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多種角度,重點推薦,梯次推進,示范推進,整體推進。

  總結重點確立目標

  在實踐中,慶安縣不斷總結並提高要求,保證年年有新突破,年年有新亮點。

  堅持環保標准,打造綠色環境。工業項目實行『六不批』:即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不批,不符合綠色產業、污染源轉嫁的不批,不符合清潔生產、浪費資源的不批,不符合環保規定、選址不當的不批,不通過環評的不批,不符合城市環境功能區劃和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的不批。大力發展環保項目,積極保護環境。在新能源應用,大范圍綠化上不斷嘗試。全縣98%的自然屯栽植榆樹牆,總長度800多公裡,就成為慶安縣農村一大特色。

  三位一體,打造優美環境。實行小城鎮、試點村、生態屯三位一體推進,配套建設。三年多來,全縣14個鄉鎮所在地61條主要街路、8.5萬延長米全部硬化;栽植大樹3萬株進行綠化,並栽花種草進行美化;各鄉鎮均建起了綜合集貿市場等。村屯方面,全縣794個自然屯中達到四條標准的87個、八條標准的49個、十條標准的76個。截至09年,建設通鄉通村公路1731.25公裡,2010又建設了157.3,五年目標提前兩年完成,在農村公路總裡程和通達率上均居全省前列。大樹進村,樹花結合,使鄉村屯綠化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

  創建農村社區,打造服務環境。抓住慶安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的契機,在搞好試點的基礎上,2009年全縣每個鄉鎮各建一個農村社區。目前,全縣已建成農村社區18個,面積近9,000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各項服務便民利民,促進了農村環境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實行整村改造,打造精品環境。大力倡導『大整治、大開發、大發展』的理念,積極打造高標准的新農村建設新樣板。勤勞鎮曙光村實施的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項目,將曙光村的7個自然屯合並為2個,劃分生活居住、娛樂休閑、生產加工三大功能區,整體進行全面改造。目前曙光村已被確定為全省新農村建設35個重點村之一。

  發展公共事業,打造和諧環境。近年來,慶安縣投資8,600多萬元,改造農村教學危房63所,農村鄉鎮衛生院14個。新建並投入使用村級標准化衛生所45個。新建或擴建了所有的村級文化活動室,建設農家書屋133個、文化大院538個。鄉鎮敬老院發展到6家,可容納1400多名老人入住等。

  慶安縣還開展了『立德工程建設年』、『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教育活動以及『三個十』創評活動等。為文明生態村鎮建設創造出良好氛圍。

  不斷提高要求,不斷學習借鑒,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是慶安縣在加強生態文明村鎮建設中不斷提高的動力之源。高點定位確立更高目標的良性循環確保了慶安縣建設生態文明村鎮的長遠發展。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