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桃山區環境綜合整治街道前(左)後(右)對比 |
東北網12月8日訊 (記者 李楠) 2010年,七臺河市桃山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這項民生工程作為『三優』文明創建工作的落實載體,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落實有效措施,健全長效機制,嚴抓『五點』,將整治向縱深推進,轄區環境更加宜居宜業。
抓熱點,環境衛生整治創歷史最好
桃山區將清雪除塵等民生熱點作為工作重點來抓。今年全區清冰雪達到4萬多立方米,是去年的2倍,清雪作業達到了路見本色,清運及時、不留死角死面,確保了城市交通順暢和市民出行方便。4月中旬實施了灑水降塵作業,4月末清洗油飾垃圾箱、果皮箱近300個,上半年公辦環衛垃圾清運量為87890立方米,民辦環衛垃圾清運量為39966立方米,拆除和清理308省道由於修路拆遷房屋殘留牆體和建築垃圾1500多立方米,清理中心區至開發區道路殘冰殘雪和浮垃圾4500多立方米,公廁排污120多噸。對四個城市出口、綠島和早市等地段進行了重點治理,抽調了422人次,出動車輛150多臺次,清理死角死面殘冰垃圾5000多立方米,倒運民辦環衛垃圾4000多立方米,撿拾外運浮垃圾211立方米。上半年全區環境質量創出近年來的最好水平。
抓難點,市容市貌整治紮實高效
開展城區環境集中整治會戰,采取常規管理與階段性會戰相結合、專項整治與全面推進相結合的管理手段,打造宜居城區環境。對奮斗路、霞光街、風采路、中巷路、大明街、萬寶小區等進行分片分塊管理,逐級分解,任務到人,責任到崗,不留死角和盲區。截止目前共清理亂貼亂畫、亂堆亂放120多處,亂擺亂賣攤點60個,牌匾廣告45個,露天燒烤12家,馬路工廠7處,廢品收購部4家,有效遏制了十亂現象。組建規劃監察中隊,采取全天不定時巡查、違建多發地段專人看守的方式,發現一處違章建築拆除一處,年初以來拆除良種場、桃西、六井、老來礦等違法建築4處,面積約240平方米。早市管理采取由過去的管理中服務轉變為服務中管理,對商販按位就市、劃號為界、按時收攤等規范管理,設有下崗區、低保區、菜農區等,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經營和購物場所。加大物業小區監管力度,檢查並監督門前五包,垃圾日產日清,清除街路兩側的佔道物50多處,拆除有礙觀瞻的私搭亂建4處。
抓亮點,大手筆開展綠化美化
今年桃山區繼續將綠化工作作為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區的重頭戲,作為『三優文明創建』的有效載體,采取重點突破、大范圍覆蓋的方式,讓全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8%,人均綠地面積30平方米,達到國家級園林城區的各項指標,打造『城市森林』,建設『花園城區』。集中財力、物力、人力打造了『一路、一結點、兩街、五游園』的『1125』精品綠化工程。
抓延伸,村鎮環境治理效果明顯
將村鎮環境治理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三清』(清理糞堆、垃圾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廁、改灶、改圈)、『五化』(亮化、淨化、美化、硬化、綠化)為主要內容,以建設示范村鎮為載體,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加強村容村貌的治理,強化禽畜圈養管理,實施村路及房前屋後的綠化和美化,平整了通村道路,修整了邊溝,對六個村主巷道兩側的堆積物進行清理,規范柴草的堆放,規范農村集市點,清理佔道經營交易現象。
抓長效,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
在實踐中,桃山區積極探索理順城區管理體制,逐步下移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權限,實行屬地化管理,賦予六街一鎮監督『門前五包』責任制實施的職能,並讓其組織發動轄區內居民參與城區管理工作,以此達到城區管理經常化的目的。實行了『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管理機制,實行行政主要負責人負責制,建有相適應的組織和專職負責人,並將市、區、街三者之間的責任范圍做了明確劃分,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監督『門前五包』責任制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