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2月15日訊 連日來,進口大豆價格持續走高,國家遏制食用油價格上漲舉措繼續發力,油廠加工利潤不斷降低。受此影響,沿海已有加工企業停產。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進口大豆價格走高,使我省地產大豆價格優勢凸顯,憑借『近水樓臺』的優勢,我省本地加工企業開工正常,不會出現企業停產情況,我省更不會出現豆油荒。
豆油供應充足
記者在哈市各大超市豆油櫃臺看到,貨架上擺滿了『金龍魚』、『福臨門』、『九三』等各類包裝的豆油,其中5昇裝的『九三』大豆油超市價格在53-55元/桶,價格未出現大幅波動。市民挑選豆油也較為理性,一位購買豆油的市民告訴記者,國家不讓豆油漲價,有了這個『定心丸』,他不會囤積豆油,只是買桶豆油日常用。
在道外十六道街一家糧油倉買記者看到,這裡的散裝豆油5元/斤。老板告訴記者,目前散裝豆油利潤不高銷量也不太好,每天只賣50多斤。
『現在市場較為平穩,未出現搶購風潮,按照目前的生產能力和鋪貨力度,一天就能把超市鋪滿。』記者從『九三』銷售部門負責人處了解到,目前九三集團能保證一天600噸油正常生產,且不會停機。從吉慶、龍江福等哈市周邊豆油壓榨企業反饋的信息來看,目前,企業開工率很正常,銷售平穩,供應不成問題。
省內油企生存壓力小於沿海
我省油脂加工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區域性經營。『我省是大豆出產區,現在進口大豆到岸完稅價4000-4200元/噸,我省主流收購價格為3740-3820元/噸,現在的價格優勢對我省大豆壓榨企業發展是利好消息。』省大豆協會秘書長王小語說。
『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油脂壓榨企業利潤空間有所降低,按目前的市場狀態,加工一噸大豆利潤不到100元。』龍江福油脂公司總經理宋勝斌說,黑龍江壓榨企業和沿海企業最大不同是,黑龍江本地壓榨企業都采用當地大豆為原料,由於『近水樓臺』的地緣優勢,今年地產大豆價格優勢就凸現出來,豆油加工企業的生存壓力相對沿海地區要小些。
國內幾大豆油企業被要求短期內禁止漲價,在這樣的背景下,省內一些收購點放緩大豆收購,貿易商多持觀望態度。『上個月搶著收,這個月掛牌收購但不抬價。』吉慶大豆蛋白油脂公司劉鴻飛經理說。
王小語說,現階段省內油廠大豆收購價格整體平穩。由於壓榨利潤下降,企業提價收購意願不強。另外,部分企業正在消耗前期庫存。近期油粕等下游產品價格走勢不理想,油廠壓榨利潤微薄,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其收購積極性。但在長期『南高北低』作用下,龍江大豆的流動會增加。
龍江大豆迎來機遇
受進口大豆『高價』支橕及國家宏觀調控影響,龍江大豆迎來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王小語告訴記者,2010年四季度新季大豆上市,當期沿海地區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格普遍在4元/公斤以上,刺激龍江大豆價格在供應充足環境下反季節上漲。由於各收購主體對後市豆油、豆粕等產品價格看好,油廠加工利潤不錯。
與此同時,在政策壓制食用油漲價的背景下,沿海地區加工進入或接近虧損邊緣,有停機企業出現。此時,龍江大豆的價格優勢就顯現出來。『即便進口大豆價格不上漲,只要維持現狀,對黑龍江大豆來說就是一個良好的環境。』王小語說,只要預算體現出我省的大豆優勢,市場流動,黑龍江大豆完全可以『走出去』。同時,一些沿海大豆加工企業也會把目光投向黑龍江。
市場好了,吉慶油脂公司經理劉鴻飛也有煩惱,吉慶上個月和南方企業簽署一份豆粕購銷合同,到現在貨還沒發出去。進入雪季後,省內公路運輸困難,鐵路運輸仍然很緊張,影響了大宗大豆定單發貨,致使我省大豆市場購銷受到衝擊。王小語說,如果現在沿海企業來我省收購大豆,收儲、運輸、發貨等矛盾都會凸顯出來。因為沿海企業要貨量很大,按目前日收儲500多噸的能力,再從裝袋、請車、發車,多久能到南方,誰都不敢保證。市場瞬息萬變,運輸時間難以保證,會使企業風險增大。一直以來,地產大豆外運受制於鐵路運輸,如果政府部門能解決好鐵路運輸問題,黑龍江大豆不僅可以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對國內油企降低成本也會有一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