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市新興區:農村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2010-12-15 10:09:42 來源:七臺河市政府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今年以來,新興區堅持城郊型、精品化,突出種植業、養殖業、集體經濟三大板塊,進一步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實現農業生產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重大轉變,不斷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為進一步擴大農業生產規模,這個區對上爭取惠農資金400餘萬元,新建315畝全市標准最高的紅勝蔬菜新區。種植業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綠特色果蔬棚室發展到1906棟,形成蔬菜專業村6個、小區6個,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面積擴大到3000畝。今年紅旗鎮克服氣候復雜多變、化肥、農藥漲價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通過優良品種推廣,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經濟作物面積不斷增加,示范田、示范點的建設快速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經濟穩步發展,農民實現增產增收。全鎮種植大豆11167畝,比上年增加29 %,種植水稻1155畝,比上年增加33%。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紅旗鎮鋪設標准化砂石路3500延米,修建排水渠4500延米,鋪設供水管道4000餘延米、電網4000餘延米,新建了20戶聯戶沼氣池組一座。實施了倭肯河紅衛段河堤消險加固工程,投資37.2萬元,新建涵閘2座,維修加固河堤500餘延米,保證了順利度汛。

  長興鄉是新興區的水稻生產大鄉,水田面積超過2萬畝,每年可生產水稻2萬噸。今年,長興鄉綠色水稻試驗和糧食作物農業試驗總投入12萬元,長發水庫下游2公頃綠色無化肥水稻喜獲豐收,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大手筆投入,為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長興鄉在水稻育秧大棚建設上的投入達到155萬元,育秧大棚達到258棟,每個棚室投入約6000元,長興鄉2.3萬畝水田全部實現大苗栽培,科學種植後,全鄉水稻可實現增產10%以上。為打造長興水稻這一綠色品牌,新興區加大了對長興鄉水利設施和通村路建設的投入力度,籌資160萬元修建了長興鄉渠首攔河壩工程,現已完工。投入150萬元,修建了柳毛河三孔閘交叉工程,工期為二年,後期配套工程預計明年春天完工。投入700多萬元,對上爭取400餘萬元,為長興鄉修建通村公路17公裡,已經全部竣工。其中長興至馬安路段長2公裡,林場至長勝路段長6公裡,長勝至慶豐路段長4.55公裡,長興鄉政府門前路段長4.55公裡,通村路的建設為該鄉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為全鄉農業發展形成了便利的交通優勢,將進一步推動以綠色水稻為主打產業的產、加、銷一條龍產業鏈條的形成,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大力推進村改居工程。東昇、曙光2個試點村作為棚戶區改造建設區域, 295戶村民將經過拆遷直接回遷棚改工程七星花園小區,待棚改工程完工後即可搬遷。對於民族氣息較濃的紅鮮村,將實現整村搬遷,既保留其民族特色,又改善了居住環境。工程采取單獨設計和施工,使該公寓既與棚改小區融為一體,又體現其民族特色,工程總投資為1830萬元,共建3棟樓,設計住宅176戶,工程預計2011年竣工,屆時紅鮮村居民將全部入住新居。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