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熱管泄漏致大停熱 居民想招應對『暫時性失溫』
2010-12-16 11:09:26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大星 齊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6日訊 昨日,哈爾濱市氣溫仍然持續低溫,白天最高氣溫-20℃,晚上最低氣溫-27℃。嚴寒下,華能熱網支乾線突然泄漏導致道裡的華能供熱區6萬餘戶用戶停熱。有關單位和市民紛紛想方設法,應對突如其來的寒冷。

  部分學校提前放學學生回家避寒

  昨天一大早,76中學的學生剛剛到校,不少家長就接到通知,由於教室溫度逐漸下降,學校采取應急措施,停課半天。

  9時35分許,記者來到尚志小學,正逢課間時間,學生們都在走廊和大廳內嬉戲玩耍。記者看到,孩子們身上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學生們告訴記者,『老師不讓我們脫羽絨服,全班同學都穿著外套上課』。據學校工作人員介紹,早上來到學校就發現暖氣不熱,平時教室內的溫度有20多攝氏度,學生們穿著毛衣上課就行,現在停熱了教室裡也就十多攝氏度,老師和學生們都得穿著外套上課。記者看到,學校一樓大廳的顯示屏上,顯示大廳的溫度只有10℃。

  據道裡區教育局辦公室孫主任介紹,大停氣給該區多所幼兒園、小學、初中學校的供暖帶來影響。對此,昨早,區教育局作出部署,各學校根據各自情況,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采取應對措施。老樓學校可停課半天,學生課間應減少戶外活動,各校隨時監控教室溫度,防止低溫、凍傷發生。

  據道裡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今天中午過後還不能恢復正常供熱,道裡區的幼兒園和中小學將考慮下午停課。

  哪兒熱去哪兒,停熱居民『投親靠友』

  『與其在家裡凍得瑟瑟發抖,不如找來親人、朋友或者同事在家裡聚聚,或者出去玩一宿,平時因為工作忙大家都很少聚會,今天停氣正好是個好機會。』家住河政街的年輕夫婦劉瑩、劉世群樂觀地說。

  相比年輕上班族,老年人在停氣之後的行動相對『保守』,很多老人都會在白天時去超市或者商場避寒,晚上則投奔未停氣的親屬或子女家。

  家住紅霞街79號的鄭大媽就是『走穴』族的典型,她告訴記者,14日晚停氣後,她就把電褥子點上了,可昨日一早起來發現溫度只有13℃。她看到可能要停氣24小時的通知後,立即給家住南崗的女兒打去電話,告訴女兒晚上去她家住。記者在道裡區多家商場、超市內均看到『避寒』老人的身影,他們或單獨或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多數人都選擇晚上去兒女或者親屬家借宿。

  保證病房溫度醫院自己燒鍋爐供熱

  在突如其來的供熱管線爆裂中,一些醫院的病房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內的溫度也受到了影響。

  記者在兒童醫院看到,新蓋的門診大樓由於保暖性比較好,雖沒有暖氣,但並不十分寒冷,家長們也反映醫院大樓裡還是比較溫暖的,並沒有給孩子們帶來不適。不過跟門診大樓比起來,老樓住院處溫度就低得多,病房室溫大約在十六七攝氏度。一些家在哈市的住院患兒,點滴完後紛紛被家長帶回家取暖。據該院後勤水暖工人介紹,為了保證病房溫度,醫院從早上六七點鍾就開始自己燒鍋爐供熱。

  在工程社區衛生服務站,記者看到平時人滿為患的點滴區只有3名患者,都穿著厚厚的外套。據介紹,不少患者嫌服務站室溫低,都把藥品拿回家靜點。為了提高服務站的室內溫度,醫務人員給各室內點上電爐子取暖。

  不少居民家暖氣接口漏水

  『師傅,我家暖氣從凌晨4點多就開始往外漏水,你快到我家去看看吧』,昨日早上8時30分許,在道裡區紅霞街和通江街交口處的暖氣管道維修現場,一位60多歲的大娘匆匆忙忙跑過來請求維修工人幫助。王大娘告訴記者,她家住在紅專街132號頂層樓,凌晨4點多,她起來上廁所,腳下發出踩水聲,打開燈一看,地上全都是水,一家四口連忙起床查看漏水點,結果發現各個屋子的暖氣片接口處都在往外漏水,暖氣冰冰涼。全家人急忙找來臉盆接水,從4點多到早上8點多接了十六七盆水。8點多,王大娘聽說供熱公司的工人們正在附近搶修管道,便急忙跑下樓求助。工作人員立即跟隨王大娘來到家中,將王大娘家的漏水暖氣維修好。

  記者從華能供熱公司了解到,停熱後,公司接到很多居民家暖氣管漏水的報修電話。據了解,由於暖氣片裡的水一直是熱水,而突然停熱後暖氣片裡的水變涼,熱脹冷縮導致暖氣片的接口處松動,產生漏水的現象。

  服裝店無人試裝婚紗店咬牙試婚紗

  停氣後,雖然道裡地區沿街商家都竭盡所能地保持店內溫度,但記者走訪通江街、中央大街、尚志大街、兆麟街等多條街路沿街商家後發現,店鋪室溫普遍不高。

  在通江街上某貂皮維護行內記者看到,為了保持室溫,該店老板將所有能產生熱量的電暖器、電視、電腦等電器和所有燈都打開了。老板說,在平時,為了省電,這些電器能不開就不開,可今天實在冷得沒辦法,即使這樣屋裡也只有10℃。

  有的商家還派了服務員負責開關門,做到隨手關門,生怕好不容易制造的『熱乎氣』隨著開關門而外泄。即便如此,大多沿街商鋪內的溫度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

  在中央大街上的一些服裝店內,記者了解到,由於溫度低,顧客驟減,『一上午只接待了二十多位顧客,而且沒有一位顧客願意試衣服』。

  在中央大街某影樓,記者看到接待員們都『全副武裝』,套上了厚厚的外套。接待員說,幸好沒有安排拍照,但樓上仍有幾位選婚紗的顧客在低溫中試婚紗。

  熱水袋、電熱寶熱銷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停熱的居民家紛紛使用了各種各樣的取暖設備來提高室溫。家住西九道街的居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平時家裡燒得挺好,溫度能達到二十二三攝氏度,停氣以後,只好把多年未用的電暖器翻出來,『這是五年前小孫女剛出生時,為了給她洗澡時取暖買的,平時都不用,現在派上用場了』。

  記者走訪透籠、曼哈頓等商場了解到,由於大量住戶家停熱,熱水袋、電熱寶等這些取暖小件賣得特別好。一位正在購買熱水袋的顧客告訴記者,她家住在友誼路上,平時供暖時屋子能達到18攝氏度左右,停熱以後,溫度一下降到十三四攝氏度。『在家待著手腳凍得冰涼,買個電熱寶回去取暖』。

  記者了解到,由於是暫時性停熱,市民對有關部門盡快搶修、通氣比較放心,所以電暖器、電爐子等較大的取暖設備並沒有出現搶購情況,而熱水袋、電熱寶這樣物美價廉的取暖小件受到居民青睞。一攤主告訴記者,電熱寶一上午賣出二十多個。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