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因管網泄漏導致停熱30多個小時的哈爾濱市道裡集中供熱系統,16日晨7時45分搶修完畢,恢復供熱。
據哈爾濱華能供熱公司技術人員介紹,由於補償器損壞,搶修人員需換上新的,恢復供熱。因管網中有水,水溫很低,需要慢慢提高,昇溫太快,會損壞管網。把管網中的水溫提高到正常供熱的100攝氏度左右,需要到16日晚10時左右。
停熱事故是否問責?
據了解,這次事故是哈爾濱道裡集中供熱6年以來第一次大面積停熱。對於這樣大面積停熱,供熱企業是否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哈爾濱市供熱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說,供熱企業發生停熱事故的責任問題,主要看企業是否積極搶修,以及發生事故的原因性質界定。這次大面積停熱事故,是因為當天氣溫達到零下30攝氏度,供熱企業為提高供熱溫度、加快水流量,提高了管網水壓力,同時也由於超過了最低零下26攝氏度的設計溫度要求,導致出現了停熱事故。事故發生後,供熱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積極搶修,用最短時間恢復供熱。所以,供熱公司不會被追究責任。
焦點釋疑
管網設計是否科學?
采訪中,人們紛紛質疑,哈爾濱冬天最低氣溫有時都低於零下30攝氏度,為什麼要把設計溫度設定為最低零下26攝氏度,而不是更低呢?
黑龍江省林業設計院熱力規劃分院總工程師孫偉解釋說,一個城市的供熱設計規范是依據該城市數十年氣象記載溫度計算出的平均最低氣溫。哈爾濱市的采暖設計規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制定的,沿用至今。當時,哈爾濱市的設計溫度之所以定為零下26攝氏度,是因為哈爾濱市平均年室外最低溫度為零下26攝氏度不超過5天,如果超過5天,就會把最低溫度定得更低。供熱設施選型、施工等就遵循這個規范進行。如果,室外氣溫低於零下26攝氏度,供熱企業就要給管網加壓,提高溫度和流量,因此管網中的薄弱環節地方就會發生問題,但都是局部問題,主體不會受影響,屬於特殊情況。
但隨著極端天氣的增多,原有的設計標准能否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值得供熱系統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