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拜泉縣投入千萬資金治污染
2010-12-20 09:01:15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王克儉 孫志偉 周長風 曹志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12月20日訊 北方冬季異常寒冷,冒著濃煙的大煙囪成了特有的『風景』。經煙囪超標排放的二氧化硫不僅是空氣污染的元凶,也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不久,記者在拜泉縣采訪時,家住南四文波小區的王大娘說:『過去,冬天出門時我就得戴上口罩,還是擋不住嗆人的味道,更看不到藍天。如今,這兒的空氣變得清新了,我出門也不用戴口罩了。』數據最具說服力,在縣環境保護局記者查閱到:2008年,全縣空氣二級質量天數285天;2009年,全縣空氣二級質量天數322天;截至今年12月8日,全縣空氣二級質量天數317天。

  空氣二級質量天數的遞增,是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的具體表現。而在過去,拜泉縣冬季空氣質量問題則是個難題。城區內1萬多個民用小煙囪黑煙裊裊,100多個工業企業鍋爐煙囪煙霧繚繞,幾十個供熱大煙囪吞雲吐霧,僅2007年,全縣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846.8噸。而由於地勢低窪,煙氣無法排散,在城區上空形成巨大的『灰帽子』,嚴重影響了居民的健康。

  對此,老百姓怨聲載道,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多次向縣環保局提交建議、議案。2008年,拜泉縣委、縣政府將城區空氣污染治理工作納入全縣十大民生工程之一,計劃利用三年時間使城區空氣污染狀況有較大改善。

  三年來,拜泉縣累計投入資金1000萬元,以拆扒大煙囪、改造鍋爐、推廣型煤和生物質能源為切入點,突出治理縣城區機關事業單位供熱鍋爐、工業企業生產鍋爐、開發住宅小區供熱鍋爐,廣泛動員重點區域內的平房住戶使用民用型煤爐,全力以赴實施城區空氣治理工作。在工作中,他們通過組織人員赴外地考察外地鍋爐、煤炭市場及煙塵治理經驗,掌握了目前國內最先進最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技術手段,確定了適於縣情的治理措施,為解決全縣煙塵污染問題提供科學的技術保障。通過出臺《拜泉縣城區空氣污染治理工程實施方案》等,與列入治理名單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中省直單位簽訂空氣污染治理責任狀,為城區空氣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堅實的領導保障和制度保障。通過縣城部分區域實行集中供熱和鍋爐房整合的方式,將原有的幾十家供熱單位集中為6家供熱企業為主,撤並31個大煙囪。縣環保局工作人員還深入治理單位宣傳講解治理的意義和方法,並將城區內大煙囪粉刷上所屬企業、單位、公司的名字,為所有煙囪登記編號,建立產權檔案,讓煙囪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向社會公開亮相,有效防止了超標排放煙塵現象的發生。一些企業和供熱單位累計投入資金241.5萬元購買除塵器設備等,杜絕排放超標現象的發生。通過積極動員平房住戶使用型煤爐,檢查型煤爐使用狀況,使城區內的小煙囪改變了模樣。在農村,他們於2010年引進黑龍江盛炎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投資建設年產40萬噸生物質壓塊產業化項目,建設年產2000噸秸稈壓塊生產基地200個。農民可采取3噸秸稈兌換1噸新型秸稈壓塊燃料等方式,解決了農村大量作物秸稈的後續使用問題。

  拜泉縣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辛勤工作,共『拔掉』大煙囪112個,改造更換鍋爐109臺,免費為9000餘戶平房住戶發放民用型煤爐6000臺,整頓治理各類企事業單位99家。強有力的措施換來了全縣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逐年減少,2008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08.74噸;2009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21.54噸;2010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601.5噸。隨著城區空氣環境的不斷好轉,空氣質量的穩步提高,那頂『扣』在拜泉城區上空的『灰帽子』消失了。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