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12月21日訊 12月1日這天,蓮花村的村民特別高興,他們也能領到工資了。村民劉振鵬告訴記者,今天,我領到近2萬元工資,還有領到10萬元的,這在以往是不敢想的事啊!過去,我們只能靠種地為生,如今,我們有一個好班子、好帶頭人,帶領我們走出去,開闢一條條嶄新的致富路。據悉,今年該村村民的人均收入達8054元。
恆山區柳毛鄉蓮花村過去是省級貧困村,該村人多地少,人均1畝地。村裡的老少爺們每年就圍著『一畝三分地』轉,農閑時間,只能竄東家,走西家,打麻將混日子;而村部也是一片荒涼,大院蒿草滿院。村部辦公室破舊不堪。2008年11月,面對貧窮落後的村屯,村裡決定進行『海選』村委會主任一職。經過『海選』,村民把年輕有為,想事乾事,有能力的盧新偉選為該村村委會主任。盧新偉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掏腰包,並用3天的時間,修好了村部。村民個個豎起大拇指,都說選對帶頭人。
緊接著,他又自掏腰包修建村路、建休閑廣場。目前,蓮花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
過去,該村人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村民劉振鵬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只能靠種地為生,想外出打工,沒人領啊!今年,村委會主任與村班子想辦法,成立建築合作社,帶領我們走出去,增加收入,並解決該村70%的剩餘勞動力。
與此同時,該村村委會主任與班子研究,利用蓮花村現有的資源優勢,把蓮花大米這塊蛋糕做大做強,提高全鄉農戶的種植收入。據了解,蓮花大米在我市家喻戶曉,遠近聞名,今年,該村在借助扶貧開發項目的同時,又向上爭取500萬元農業產業化項目,成立蓮花精潔米廠,同時,成立合作社。
成立蓮花精潔米廠就是依托柳毛鄉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1998年建立的小作坊水稻加工廠。2004年柳毛大米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大米產地認證,2005年又通過國家市場准入(QS)認證,成功注冊了柳毛牌大米。
該廠傳統的加工工藝和陳舊的設備已不能滿足當前市場經濟的需求,為加快貧困村脫貧致富的步伐,促進農民增收,首先投入24萬元買斷原來四股掌控的柳毛牌大米商標權;同時,改良加工工藝,投入80萬元新購進安裝組合立式碾米機,采用三篩、一去石、一礱、三碾、一精選、一拋一色選的加工工藝,提高了工藝的穩定性和產品質量;成套的通風除光系統,改善了加工車間的衛生條件,減少粉塵污染;日加工量由原來的30噸提高到80噸,並且提高了副產品的回收利用率。
該村67歲的村民楊士軍告訴記者,我們村成立這個廠子,對我們村民的好處多多啊!我們種植的水稻,再也不愁賣不上價了,今年種植的15畝水稻,除自己留下的口糧外,全部賣到該廠了,高出市場價3毛錢,比去年增收5900元;為方便村民賣糧,該廠還新購進一臺貨車,上門去收,即解決人力,還解決運輸費用,這得感謝我們的村委會主任和村班子啊!
該村有了一個好班子,一個好的致富帶頭人,村民脫貧致富的腳步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