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群力西區查家屯村民為套拆遷補償搶蓋小二樓
2010-12-07 09:18:56 來源:生活報  作者:宋揚 張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棚下雜草叢生,根本沒有耕種過的跡象。

村裡多家都建了樓房。

  黑龍江新聞網訊 『從去年傳言村子要被征地開發建設後,村裡家家戶戶都開始瘋狂蓋樓,尤其今年這種情況更加猖獗。有的村民甚至將私建的樓房蓋到了4層樓,同時在大片耕地上搭建鐵架子冒充大棚。』 近期,本報新聞熱線不斷接到讀者打來的電話,反映哈爾濱市道裡區新發鎮東明村查家屯村民在規劃的群力西區內瘋狂私建。『不但本村的人接樓私建,還有很多外面的人來村裡佔地建房。如此瘋狂,就是為了能得到更多的拆遷補償。』

  對此,相關專家表示,政府有關部門在補償過程中,不僅要關心拆遷居民的利益,還要依法而行,不能縱容那些靠違規建房套取補償的人。

  村莊變身『別墅村』

  『真是太瘋狂了!』市民張天明對記者說,從去年開始,傳言群力西區的開發將延伸至東明村,位於群力西區內的查家屯村民聽聞後便開始接樓、蓋樓。『原來家是平房的,都把平房推了,蓋起了二層樓、三層樓,有的甚至蓋到了四層;自家院兒裡有空地的,在空地上蓋起了樓;還有的人院兒裡蓋完了房子,還把自家在屯子邊上的耕地扣上了大棚,有些新建大棚下面根本就不是耕地。』

  6日,記者在哈市道裡區哈雙北路附近的新發鎮查家屯看到,村子儼然成了一個『別墅村』,村內幾乎見不到平房。記者注意到部分新建樓房沒有暖氣,連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沒有。

  在哈雙北路北側的村外,成片的大棚一眼望不到邊。走到近處,記者看到,一半以上僅搭了一排鐵架子的大棚下面並沒有耕種過的跡象,有些大棚兩側的磚牆甚至連水泥都沒有,僅僅是用磚摞了起來。

  焊大棚廣告隨處可見

  承建大棚的聯系電話在村裡隨處可見,記者以准備扣大棚的名義撥打了其中的幾個電話。一名從去年就在查家屯附近承建大棚的人對記者說,要想焊大棚還得再等三四天,因為手裡的活還沒乾完,『我從去年6月就在查家屯承接焊大棚的活兒,一直乾到現在都沒閑下來。屯子裡的村民幾乎家家都有大棚。』記者注意到,位於村子外的大片大棚絕大多數破爛不堪,有的大棚下甚至雜草叢生,根本看不出有耕種過的跡象。

  搭大棚成本4000元/畝 補償能得十幾萬

  『你是不是來搭伙建的?』『你出錢建,到時候補償分成。』記者深入群力西區采訪時,一些當地的村民還以為記者是外來建房的,所以部分人盛邀記者。

  當地一位知情人劉先生向記者透露,當地的村民根本不知道啥時候會拆遷,村裡也沒公布什麼消息。但從去年開始,一些外來人進入村屯,在空地上建房,引發了村民的跟風。『到了今年,真可謂瘋狂。大棚、房子都有專業的隊伍來建設,更有外來的人和一些村民簽訂私建房協議,私建的花費對方全包,約定補償款雙方平分。有些人一簽就是好幾家。目前私建大棚的建設成本是4000元一畝地,拆遷補償則高達十幾萬。』

  『目前群力西區私建濫建很瘋狂,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私建,並且單體私建規模較大,大部分耕地、林地、廢棄地均建有大棚。』參與群力西區拆遷的相關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政府部門尚未正式公布啟動群力西區的拆遷建設,但私建早已開始,目前仍有在建的大棚。『調查中,我們發現參與違法建設的除了當地村民外,還有城市市民、社會人員。』

  哈市多部門將聯合整治

  據悉,哈市群力西區除棚改易地安置小區126公頃外,待開發土地為998公頃。群力西區范圍包括查家等3個自然屯,涉及6700戶村民、企業約150家。群力區域是哈市建設的城市新區,隨著東部區域明年完成開發建設任務,西區也即將啟動建設。目前該區域私建泛濫,成了城市發展建設的障礙。為了避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哈市市委、市政府日前召開了依法打擊群力新區違法建設行為的專題會議,將多部門聯合對群力西區違法建築進行整治,依法拆除違法建築。哈市明確將由道裡區作為主體單位,負責組織實施群力西區拆除違法建築和征地拆遷工作。哈市紀檢、監察、公安、法院、信訪等多部門將按各自職能對有關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查處。

  編輯旁白

  別等蓋好了再拆

  違建就像毒瘤,一個地方出現違建,往往是一人帶頭建,眾人跟風而上。泛濫的違建不僅吞噬了城市的土地,更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和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在房價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這簡直就是鋌而走險者明晃晃地爭搶暴利。

  哈市相關部門曾三令五申要嚴打瘋狂違建套取拆遷補償的行為,但時至今日,違建之風仍屢禁不止,這與相關部門『間歇式』地出拳不無關系。

  遏制違建,別等蓋好了再拆。執法部門應聯合其他相關部門建立違建信息及時反饋系統,違建剛一動工,執法人員便可獲得信息並迅速行動,采取果斷和強力措施,將違建消除於萌芽階段。這樣不僅避免了私建者阻撓執法人員拆違造成的正面衝突,還能減少拆除違建造成的資源浪費,更能降低相關部門的執法成本。防患於未然,何樂而不為呢?

責任編輯: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