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2010-12-22 11:26:43 來源:佳木斯市政府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這五年,現代農業的含義在佳木斯市得到完美詮釋,高效農業隨處可見,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致富的腦子靈了,生活變美了。

  佳木斯湯原縣竹簾鎮吉利村,5年前還是一個默默無聞村落,如今,這個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水稻種植示范村。說起這幾年發生的變化,村民李青山的感觸頗深。

  『我家有5口人15?地。原來種地那使的都是笨力氣,整天腰背肩扛的,一年下來,沒少挨累,錢也掙不多少。這幾年,農業專家總來指導我們種地,村裡還辦培訓班,一些先進的技術啥的沒少學。自從采用大棚育苗後,現在我每?地能增產10%,收入比以前多幾萬元。』今年,李青山家裡添置了兩個『大件』,一臺插秧機,一臺翻地機。『別小看這兩個家伙,有了它們今年這些地收入10萬元不費勁。』李青山樂滋滋地告訴記者。

  據村主任李慶豐介紹,在他們村像李青山一樣的種植大戶有50多戶。『這些年國家的惠農政策讓農民看到了希望,嘗到了甜頭。不僅稅免了,還給補貼。銀行貸款的門檻也降低了,農民要想擴大生產,只要申請,很快就可以拿到錢。這樣發展,日子怎麼可能不一天比一天好。』

  這五年,佳木斯市實施現代農業綜合開發試驗核心區建設工程,展開規模化、產業化『兩翼』,在農業發展的天空中遨游。規模化生產面積1042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55.3%,數字上的變化讓人們對農業的認知開始更新……

  『十一五』期間,佳木斯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湯原、郊區、佳撫路兩側為主的水稻生產帶;以撫遠、同江、富錦以東的大豆生產區;以郊區、樺南為主的玉米生產區;以各縣各具生產特色經濟特色作物生產區的『一帶三區』為主的生產格局。

  2008年,促進規模化生產的10種模式,令佳木斯市規模化生產面積達到414萬畝。2009年,保證規模化生產地塊要有2至3種模式相互交融的要求,有效防止了規模化生產面積反彈,新增規模化生產面積328萬畝。今年,以項目建設為載體,采取點面結合的辦法,加速發展『一帶三區』優勢種植產業帶。目前,全市共落實優勢種植產業帶10條,示范面積達到100萬畝,新增規模化生產面積300萬畝。一條優勢種植產業帶(區)正在形成,佳木斯市邁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道路的腳步更大。


 

  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轉變,就不能不走產業化發展道路。5年來,佳木斯市農業加工企業由2000年以前的100多戶迅速發展到目前的900多戶。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28家,比『十五』末期增加68家;企業資產總額達62億元,比『十五』末期翻一番;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1.5億元,實現利稅達4.4億元,比『十五』末期增長了近250%。目前已形成水稻加工能力200萬噸、大豆80萬噸、玉米50萬噸,產業帶動能力達到60%。龍頭企業帶動基地面積1100萬畝,拉動農戶27萬戶,基地戶均增收2000元,帶動城鄉人口就業達10萬人。

  這五年,佳木斯市糧食總產從『十五』末期2005年62.35億斤,到2009年已經達到95.22億斤,年均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十五』末期2005年的3327元,到2009年增加到5689元,年均增長14.3%。

  2009年,全市糧食總產實現95.22億斤,比上年增長5.3%,實現了用全省十分之一的耕地生產出全省九分之一的糧食。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689元,比上年增長近17%,連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而且比『十五』末期增長53%。今年糧食產量有望實現110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將突破6000元大關。

  農民增收,靠的是農業結構的變化。從單一的農業結構發展到如今的精致農業、生態農業,佳木斯市農業從注重數量到關注質量的轉變,使農業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5年來,通過院市、院縣科技合作,農墾和科研院所的先進生產技術、栽培模式和科研成果在農民的土地上得到展現,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和先進科學技術跨出了墾區、跨出了區域和分屬限制,帶動了地方現代農業發展;農產品去劣存優,靠品質在市場上佔有重要位置。目前大豆主栽優質品種墾農20、綏農10、寶豐7等,大豆脂肪含量達到20%以上,是我國的主要高油大豆產區,綠色、無害化農產品生產得到可持續發展。

  未來五年,佳木斯市將以項目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以優勢種養產業帶建設鞏固和發展規模化生產,以加工園區建設推進和發展產業化經營,以現代農業綜合開發試驗核心區建設工程促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和區域一體化。

  未來五年,佳木斯市將強化政策扶持,增強科技支橕,優化產業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打造全國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示范區。

  未來五年,佳木斯市農林牧漁業產值向256億元,年均增長8%,全市糧食產量達到150億斤以上的目標奮進,在黑色土地上播撒下金色的種子,結出農民幸福的新生活。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