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省林業廳日前傳來消息,截至目前,全省集體林權主體改革任務已全面完成。全省已完成明晰產權面積1795萬畝,佔集體林總面積的99.09%,發證面積1330萬畝,佔明晰產權面積的74.1%。清理和完善過去承包合同32萬份,調處林權爭議3290起。當前,各項配套改革正在穩步推進。
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2008年黑龍江省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從2008年起,用3年時間完成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3年來,集體林權改革給林地經營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給林業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明晰產權面積1795萬畝,佔集體林總面積的99.09%,發證面積1330萬畝,佔明晰產權面積的74.1%。清理和完善過去承包合同32萬份,調處林權爭議3290起。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林改目標已經實現。當前,各項配套改革正在穩步推進。通過改革,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黑龍江省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拓寬和延伸了農業發展空間,拓展了農民增收的機遇和途徑,增強了林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促進了農村和諧與穩定。
改革後,『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集體林實現了山林增綠、農民增收、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獲得林木經營權的農民,都『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敢於投入、捨得投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確了經營主體地位,造林由靠政府推動的『要我造』轉變為政策拉動的『我要造』,林地經營者興林致富活力大增,不少地方的農民依托林地,發展林產業,農民的收入明顯增加;護林、防火的內在機制和動力發生根本改變,亂砍濫伐現象逐漸杜絕。
隨著林改的深入推進,各項強林惠林政策的不斷完善,各項配套改革相繼跟進,讓廣大農民看到了林業產業的無限前景。黑龍江省訥河市、依安縣等地一些農民承包到林地後,自願聯合成立了多個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林產業。同時,全省農村信用社已在多個縣市開展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為林權人融資延伸產業提供了平臺,讓農民把林權資產轉化為資本,通過多種金融手段變為活錢,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412筆,金額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