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五常沙河子鎮拿作廢文件收『五荒費』
2010-12-27 11:13: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博 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村民因未交『五荒費』,所承包的土地將被村委會另行發包。

沙河子鎮政府征收『五荒費』所依據的兩份文件。

村民們『以稻抵費』交給村委會的稻子。

  東北網12月27日訊 日前,五常市沙河子鎮一位村民向本報反映,當地鎮政府自今年冬季開始,向村民收取每畝50元的『五荒費』,收款的依據,竟是已經廢除了的、7年前由五常市農委發布的一份集體新增耕地承包費指導價格函。

  強征沒錢『以稻抵費』不交收回承包地

  22日,記者來到距離哈爾濱市區200公裡的五常市沙河子鎮,在該鎮蛤拉河村一間飯館內看到幾位村民,得知記者來意後,村民們告訴記者,該村是今年纔開始收取『五荒費』的,之前村裡不僅不收費,而且還享受著國家的直補。

  村民們告訴記者,村裡按人口分的耕地,每年每畝享受60元左右的國家直補。村裡人多地少,共有3500多口人,人均耕地僅2畝多。村民們為增加收入,就將一些荒地、邊角地地平整後種上了糧食。


 

  記者剛走出這家飯館,就被村民王樹生拽到了家中,他告訴記者,他家承包了100多畝地,由於一直沒交『五荒費』,他的100多畝承包地即將被村裡發包。王樹生拿出一份1993年同蛤拉河村委會簽訂的一份土地買賣合同,他告訴記者,這100多畝承包地,之前一直享受國家直補,並無其它收費,然而今年卻要交錢。記者了解到,村委會和鎮裡的負責同志經常到他家做『思想工作』,讓他盡快上繳『五荒費』。王樹生認為村裡收取『五荒費』不合理,一直沒交,然而沒想到在幾天前,村裡向他下達了最後通牒:如果再不交費,他家承包的土地就要被競價發包。

  在記者與王樹生交談時,王家又來了幾位村民。村民劉恩叢告訴記者,他幾天前剛交完1000元的『五荒費』,這1000元並不是現金,而是稻子。劉恩叢將一張繳費收據遞給記者,只見收據上寫著『哈爾濱市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賬收據』,上面蓋有『沙河子鎮蛤拉河村委財務章』,事由一欄寫著『粘水稻500斤』。劉恩叢告訴記者,由於近期水稻價格不好,他將稻子一直堆在家裡,沒想到村裡開收『五荒費』,他手裡沒有現金,就被村裡以每斤2元的價格收走了500斤水稻。

  在去往村委會的路上,一位老漢攔住記者說:『我在村裡呆了60多年,還沒見過他們這麼要賬的,四五個人呼呼啦啦擠進屋子裡,鎮裡的、村裡的都有。你今天不交,明天還來要。』

  說法村鎮負責人:按農委『規定』收的

  這『五荒費』究竟是個什麼費?為什麼在今年突然開始征收?記者來到了蛤拉河村委會,該村書記桑亞山說,村民所說的『五荒費』實際叫做『集體新增耕地承包費』,五常市早在2003年就下發了征收『新增耕地承包費』的指導價格,但是幾任鎮長一直都沒有響應這一號召,直到今年鎮裡來了新書記,纔開始收費。桑書記告訴記者,五常市一直都在收取新增耕地承包費,沙河子鎮是最晚征收的一個鎮。『這錢可不好收,村裡700多戶村民一直都享受直補,突然要交錢,所以村民們都接受不了。』桑書記皺著眉頭告訴記者,因為收費這事兒,村乾部頂著不少壓力,每天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從11月20日開始收費至今,村裡僅收上不到2萬元現金,另有3000多斤水稻。當談到村裡為何『以稻抵費』時,桑書記解釋說,今年收購價格不好,百姓就把糧食留在家裡,現金倒不出來,村裡纔采取以稻子抵現金的辦法。

  桑書記還告訴記者,『五荒費』收據是由鎮農經站統一發放的三聯單,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賬戶。

  而記者在沙河子鎮政府得到的答復跟桑亞山的解釋相似,鎮政府還拿出了兩份由五常市農委發布的《集體新增耕地承包費指導價格函》(以下簡稱《價格函》)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增耕地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鎮書記張雪峰表示,由於他剛剛到任,對鎮裡的一些情況並不熟悉,於是指派辦公室主任門佔江接待了記者。

  『除了原有土地面積外的荒地,由百姓後期開墾的新增耕地,也叫開荒地,鎮裡收的就是這個錢。』門主任稱,由於各村村民所佔集體耕地面積並不均勻,荒地佔得多的村民收入多,佔得少的村民收入自然就少。五常市政府為了平衡這一關系,先後在2003年和2007年發布《價格函》和《通知》。『五荒費』采取『村有鄉管村用』的原則,收取上來的錢都由沙河子鎮農經公司統一管理。

  真相五常農委:文件早作廢了

  『這個文件早就作廢了。』五常市農委辦公室一位負責同志十分肯定地告訴記者。當記者問及是否收到過關於收取『五荒費』的投訴時,這位負責人表示並不知情。在沙河子鎮采訪期間,記者還走訪了該鎮的北沙河子村和雙龍村,村民告訴記者,村委會也曾在11月份通過大喇叭廣播過,要求村民交『五荒費』。

  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