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日,國家級區域性戰略規劃《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經國務院批復正式頒布實施。《規劃》明確提出在大興安嶺地區建設全國低碳經濟示范區,這也是我國首個正式批復的國家級低碳經濟示范區。
《規劃》的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大興安嶺林區開始走向了新的發展時代。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這份國內首個以林區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為主題的規劃出臺,意味著大興安嶺林區以往單一砍伐的做法將徹底轉變,其替代產業發展將以種植、礦產資源開發、木材深加工和生態旅游等新興產業為主。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與現實選擇
自1964年開發建設以來,大興安嶺林區走的是一條以消耗森林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道路,在為國家提供了1.2億立方米木材的同時,經過了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境地,也付出了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災難增多等慘重代價。當前,大興安嶺地區正處在可采森林資源枯竭期、經濟轉型關鍵期、發展方式轉變緊要期,建設國家級低碳經濟示范區,發展低碳產業、引進低碳技術,努力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產業發展高端化、產品研發科技化,是破解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資源保護與開發矛盾的突破口,實現林區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
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最大的納碳貯碳庫、少有的低碳生態環境區、最大的天然林區之一,也是國內僅存的寒溫帶生物基因庫,具有發展低碳經濟最優的天然生態環境。除森林資源外,林下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水資源開發仍處於起步階段。區內有各類野生動植物超過2000種,僅藍莓儲量就高達20萬噸,杜香77萬噸,沙參125.6萬噸,是發展寒地生物產業和綠色食品的生物資源庫。大興安嶺成礦帶被國家確定為三個重要的找礦靶區之一,已發現礦產資源40多種,礦產地600餘處,僅煤炭儲量就達1.2億噸,具有發展綠色礦業的資源優勢。全區每年森林經營活動產生大量采伐剩餘物、造材剩餘物和加工剩餘物,可為開發林業生物質建設提供豐富的原材料。
在全國率先探索林區低碳經濟發展新模式
年初以來,新一屆大興安嶺地委行署領導班子立足生態、能源和後發優勢,將發展低碳經濟納入地委行署首要發展戰略,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科學論證發展低碳經濟具有的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確定了建設全國低碳經濟示范區的發展戰略構想,重點圍繞『低碳產業、林業碳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方式』四大基本戰略,努力打造低碳、綠色、生態的品牌價值,積極探索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經濟發展路徑,建設生態自然化、產業低碳化、經濟持續化、生活和諧化的具有林區特色和國際影響的國內低碳經濟先行區和國際低碳經濟示范區。
為了推進戰略的實施,該地區制定了低碳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明確把《規劃》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推進。
從2010年開始,用5年左右時間,初步建立起發展低碳經濟的機制和框架,將大興安嶺地區建設成為中國低碳經濟的先行區。
再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構建起體現林區特色的新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起完善的低碳經濟發展框架和運行體制。建成以低碳經濟為指導,以農林工貿為特色的區域低碳產業群,徹底扭轉原有經濟增長模式。林業碳匯體系基本形成,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總體增長速度明顯低於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率先探索出林區低碳經濟發展的新道路和新模式。
從2021年開始,再利用10年時間,構建起成熟的符合區域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域內污染實現零排放的生態和諧、環境友好、經濟發展、城市宜居的具有國際影響的低碳經濟示范區。
該地區確定,建設國家級低碳經濟示范區重點從產業建設、低碳能源開發利用、碳匯林業發展、低碳生活構建、低碳功能培育和提昇五大方面強力推進。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著力構建低碳產業體系;大力開發新型清潔能源,打造國內知名的清潔能源發展基地;推進低碳交通、低碳建築和低碳文化體系建設,倡導低碳生活方式;提昇碳匯林業科技水平,加快碳匯林業發展;保障低碳經濟有效實施與運行,提昇低碳化能力建設。
林區實踐初顯建設低碳經濟示范區效果
科學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加快低碳技術的自主創新,建立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效機制,重視和支持發展低碳經濟,使大興安嶺林區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低碳經濟作為大興安嶺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的新優勢和品牌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打造國際化的低碳旅游示范區。大興安嶺不斷提昇低碳旅游業在經濟發展體系中的地位,科學規劃旅游產業體系,有序推進景區、城鎮、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推動生態旅游的低碳化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區旅游業由先期高投入轉入高產出階段,接待旅游人數增長45.6%,創旅游收入增長88.1%,低碳旅游業已經在大興安嶺的經濟舞臺上成為名角。
打造綠色食品深加工產業集群、打造綠色礦業示范區及新材料基地、打造國際化生物產業谷,推進綠色食品加工業、特色養殖業和生物制藥業健康發展。今年前9個月,全區工業經濟運行高位趨穩,實現增加值增長25.7%,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特色經濟助推農業發展,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1.0%,拉動GDP增長4.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推動城鎮化進程,實現增加值增長10.4%,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
圍繞增加森林資源數量,在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上造林綠化,尋求新的突破。培育喬、灌、草相結合,群落結構完整的森林體系,充分發揮單位林地面積固碳功能。實施優材更替工程,調整林相結構,培育森林資源,增加有林地面積,促進碳匯林業發展。前三季度,全區完成火燒區植被恢復3.3萬畝,義務植樹102萬株,村屯綠化4074畝,示范綠籬1萬米,庭院綠化20萬株。
合理利用水資源,著力建設全省乃至全國的清潔能源發展基地。總投資50億元的呼瑪三間房水利樞紐項目通過水利部預審,大力加快呼瑪河、額木爾河等全流域梯級開發。
形成集團化綠色循環林產工業新格局,將木材生產『三剩物』吃乾榨淨,形成原料上下游互聯互動的林產工業產業鏈條。引進和開發智能電網建設,提高新能源對煤炭能源的替代使用效率,達到調整能源結構、緩解能源短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隨著國家級低碳經濟示范區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全區發展戰略的精心實施,大興安嶺計劃經過三到五年的努力,順利地完成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的轉型,使林區經濟能夠提昇到一個新的水平,林區百姓生活更加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