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2月30訊 12月29日,接到了熱線電話,記者趕到龍沙區鑫明園小區2號樓。這是一個不足9平方米的小門市,47歲的崔慶昌夫婦就在這裡開了一家修理自行車、配鑰匙的小店。此時,老崔正在用他那雙凍得發紅的大手修理著一輛破舊不堪的自行車。
『我知道你們記者忙,所以我一直不好意思找你們,實在沒辦法了纔給你們打的電話,尋求你們的幫助,真的非常感謝你們能來。』老崔的妻子崔淑艷拉著記者的手激動地說。一身破舊的棉襖,臉上憨厚的微笑,實實在在的話語,這是記者對他們夫婦二人的第一印象。
原來,早在2005年,老崔與自己的工作單位——齊齊哈爾宏宇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企業職工並軌經濟補償協議書,公司答應2008年底,企業土地變現金之後,給老崔經濟補償金合計7929元,並且打了欠條。就這樣老崔盼了3年,又2年。眼看2010年也要過去,可手裡的所謂『欠債證據』似乎已經是廢紙一張。『唉,每次給公司打電話,就是讓等,總是說差不了你的錢。』老崔一邊嘆氣一邊說。記者當場讓老崔以需要錢過年為由,撥通了齊齊哈爾宏宇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紅旗的電話。『沒招,我也沒招,單位也沒招,沒錢,不過欠條你留好,放心,肯定有用。』劉經理的回答讓老崔十分費解。沒錢,不給錢,這欠據有啥用?時至冬季,騎自行車的人本來就少,老崔夫婦每個月的收入只有500元錢。房租一個月就要300元,還有一個上學的孩子需要錢。『7900多元對於單位來說不算大錢,可對我們這些沒能耐的人就能救命啊。眼看過年了,咋整?』這真的是要了老崔的命了。
鑫明園小區的社區和居委會都很關心老崔一家,幫助老崔一家辦理了低保。老崔愛人說:『多虧了這些好心人和好社會。不然我們真的沒法兒活了。我也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管管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