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日訊(關鑫 見習記者王蕊)幾年前,黑龍江省提出要依托大醫院發展社區衛生,當時在全國也是『獨一份』。如今,黑龍江省依托大醫院辦社區醫院,發揮優質衛生資源優勢,進行有益探索的『惠民醫院』,提高了社區醫療服務水平,也吸引了患者就醫,實現了雙贏。
在省十屆政協三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李為民教授曾提交《關於大醫院辦社區醫院的提案》,作為一名多年從事醫療工作的醫務工作者,就如何辦好城市社區醫院提議,大醫院辦社區醫院能方便老百姓就醫,緩解大醫院患者多、就醫難的壓力,滿足不同患者的治病需要,優勢互補,真正實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標。
作為提案承辦單位的省衛生廳給予了認真落實,從省衛生廳了解到的情況顯示,以我省現有的社區衛生興辦模式來看,依托大醫院的興辦模式比較成功。
位於哈爾濱市道裡區河陽街的社區人口密集,僅正陽河街道辦事處就有近8萬人。1988年,哈醫大一院為緩解公路大橋附近居民看病難的狀況,成立了由離退休知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專家醫院』。2005年,經省衛生廳批准更名為哈醫大一院大橋分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社區醫院。2007年又創建實施了依托大醫院辦社區醫院的『大橋模式』。
大橋分院堅持『專家出診,惠民平價』,所有的檢查、治療按社區醫療標准收費,免除掛號費,持各種困難證只收1元診查費、各項收費下浮等優惠政策,藥費也和普通醫院或藥店基本一致,使百姓得到了實惠。為方便社區居民,社區醫院在河陽社區成立居民健康管理服務站,投入遠程健康檢測儀及生物體微弱磁場測定分析儀,對112例低保人群及70—85歲老年人半費體檢,8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並建立社區醫療檔案,實現網絡化健康管理,分院專家多次到社區開展健康知識講座。
據了解,依托大醫院辦社區醫療,可以發揮大醫院專家和設備等可利用資源的優勢,同時還能開展惠民活動,是解決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重要舉措,特別是解決低收入人群找專家就醫治病問題。
社區醫院與大醫院間實行了『雙向轉診』,即社區醫院將危重患者轉到上級醫院,上級醫院再將康復和慢性病患者轉回社區醫院。為了保證病人診療質量,分院需會診、進一步檢查或需住院者有專車送回哈醫大一院,每天有兩臺車往返幾次轉診,也可開啟轉診『綠色通道』,將雙向轉診病患直接送入病房。同時,哈醫大一院總院也經常轉回經濟上有困難或患常見病和慢性病的病人,這樣減輕了總院日就診4000人的壓力,又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目前,分院正籌備和正陽河街道辦事處在哈藥路成立社區醫療服務站。
據了解,目前,全省依托大醫院興辦社區醫院已經實現了3種模式的合作,可由大醫院直接投資辦社區醫院,社區居民可以就近直接得到大醫院高水平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服務;也有大醫院選擇參股或對社區醫院進行管理,派出大夫到社區醫院出診;另外,部分大醫院與社區醫院進行合作,大醫院醫師定期出診,社區醫師到大醫院進修提高技術水平。
按照最初設想,大橋分院的設立本身是一種惠民措施,但當省審計廳對哈醫大一院大橋分院進行審計時驚奇地發現,這個『惠民醫院』不僅實惠了百姓,自身還實現了盈利。據了解,該醫院今年全年收入已經是2005年以前的10倍。哈醫大一院大橋分院的成功為我省社區衛生發展指明了道路,提出了一種可借鑒的「大橋模式」,即病人在離家門口最近的醫院接受最高、最好的醫療服務。
『百姓看病,難就難在找不到專家,貴就貴在各種檢查費用上,我們的醫院就是把這兩點解決了,從而解決了百姓的大難題。』大橋分院院長劉洪文說道,『專家都是三甲級醫院的大專家,從醫幾十年,經驗豐富,看病非常仔細,平均每個病人都要看20分鍾左右。為了更好地為患者看病,每天到上午10時,大橋分院的門診不得不停止掛號,限制患者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