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同樣面臨冬季菜價上漲的壓力,沈陽相對於哈爾濱菜價卻略低。在平抑菜價上,沈陽有哪些做法值得哈爾濱借鑒?近日,記者在沈陽實地采訪獲悉,沈陽市政府對蔬菜種植戶、蔬菜經營戶進行價格補貼;改造中低產田,發展溫室、大棚種植;通過農銷對接,用現代物流方式把農產品從地頭直接配送到社區直銷店;去年11月末針對菜價過高而制定的18條穩定消費價格水平措施……這些都是沈陽在短時間內菜價快速回落的保障。
第一步:把補貼送到各個環節
為了降低菜價,哈爾濱出臺政策對於冬儲菜主產區窖儲量達20萬公斤以上的菜農,給予每噸40元的補貼;冬季溫室生產蔬菜的菜農,每戶每畝可獲1000元燃油補貼費。相比之下,沈陽市也通過啟動對蔬菜種植戶、蔬菜經營戶的價格補貼,來對菜價進行乾預,而不同的是,沈陽照顧到流通環節,把補貼盡可能地送到蔬菜流通各個環節。
沈陽蔬菜調控的方法是,主要以十二線蔬菜批發市場為調控載體,必要時啟動南五、盛發兩個批發市場。供應緊張時實施緊急補貼,『大路菜』和細菜分別按每噸80元、150元的標准,以7日為一個補貼周期,對經營業戶補貼。同時,防止貨源外流。
『蔬菜是生鮮產品,不同於糧食、食用油等產品易於貯藏,很難通過冷藏的方式進行儲備,因而補貼機制比較合理。』沈陽市農委相關人士說。
第二步:農銷對接減少中間環節
菜價高,流通環節在其中的加價作用不容小看。一車菜從菜地裡收上來,再擺到市場的貨架上,價格至少要翻一倍。減少了流通環節,就等於把一半的菜價還給消費者。
作為沈陽市今年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農銷對接就是通過現代物流方式,把農產品從產地的地頭直接配送到城市專櫃、大型食堂、社區直銷店等,以最簡便、最快捷的方式和最低成本提供給消費者。與傳統流通渠道相比,這種方式至少省去經紀人、產地批發市場和銷售地批發市場等環節,同時配送中心以高於產地10%的價格采購、低於銷售地市場10%至50%的價格銷售,生產者多賺了,消費者也省錢了。
1月2日一早,沈陽市蘇家屯區來勝村的5000公斤油菜被裝上沈陽玫瑰農副產品物流有限公司的農產品配送車。兩個小時後,這批蔬菜以每斤1.6元的價格通過社區直銷店送到消費者手中,而這個價格僅是當天沈陽市場平均價格的一半。
據介紹,去年年初,沈陽市扶植起3至5家有實力的農產品流通配送企業,終端消費的專櫃、大型食堂、社區直銷店達到300家以上,年配送農產品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
第三步:改造中低產田發展溫室大棚
雖然從氣候上講,沈陽比哈爾濱更適合冬季蔬菜種植,而且大棚種植面積呈增長之勢,但是近幾年來沈陽城市人口增長快,還要南向京津塘、北向吉林黑龍江等地輸送,所以市場菜量需求不斷加大。對此,沈陽市拿出較有特色做法。
沈陽市農委相關人士表示,沈陽市政府准備用3年時間改造100萬畝中低產田,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其中去年建設10萬畝設施農業,包括溫室農業和大棚農業。
『設施農業已在沈陽周邊的康平、法庫等地開始建設落戶,並部分投入使用,已經有所收獲。』這位農委相關人士說。
第四步:出臺18條措施穩定物價
與哈爾濱一樣,沈陽在去年11月中旬的菜價也像坐上了過山車,不斷高漲,但是到了去年12月初,菜價就全線回落了30%。這其中除了得益於上述三方面的措施影響外,還得益於去年11月末沈陽市政府出臺的18條穩定市場價格措施。
這18條措施,除了哈市也正在實行的降低攤位費(租金)和進場費、免收車輛通行費外,還包括:確保生活必需品不脫銷、不斷檔,出臺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工作責任體系;陸續用3年時間,按照每1.5平方公裡、1萬人建設一個1000平方米菜市場的標准,新建121個菜市場;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機制……
沈陽市政府這些措施保障了市場的供應充足,銷售渠道增加,讓市民心裡有底,不會盲目搶購,最終使得價格走向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