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加快構建大市場大流通大開放新格局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2011-01-11 09:38: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曲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一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和來自多方面的重大挑戰,全省商務戰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國內外貿易並舉和外貿、外經、外資『三外一體聯動』,商務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喜人局面,保市場、惠民生、維穩定作用日益突出,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牽動作用顯著增強。

  『可以說,商務事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承前啟後新的歷史節點』,10日,在全省商務工作會議召開之際,省商務廳廳長、黨組書記葉曉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評價。

  2010回顧  『十一五』完美收官

  站在承前啟後的新節點,總結、回顧過去一年的商務工作是歷史新時期商務事業發展的基礎。

  葉曉峰說,2010年是全省商務戰線廣大乾部職工付出心血和汗水最多的一年,也是全省商務事業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年、發展質量最好的一年、取得成果最多的一年。

  一年來,全省商貿流通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不斷提昇。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突破4000億元大關,增幅超過19%,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最終消費支出拉動全省國民經濟增長6.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流通領域對稅收的貢獻率接近15%,吸納就業人數佔全省就業總人口的比重為18.7%。商務部門成功應對了松花江水體污染突發事件帶來的影響,保障了松花江沿岸地區居民瓶(桶)裝水的市場供應,保障了撲滅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的應急物資供應,保障了主要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產資料的市場供應。

  對外貿易快速回昇,結構層次不斷優化。全年進出口總額255億美元,同比增長57.2%,增幅在全國排名前5位,進出口額排名在前12名之內,列中西部地區前兩位,比『十一五』規劃目標淨增15億美元,增長幅度高出規劃目標近10個百分點。對俄經貿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年對俄貿易完成75億美元,同比增長35%以上,佔全省外貿進出口比重達到31.3%,佔全國對俄貿易額的比重達到14%,全國對俄貿易第一大省的地位進一步鞏固。2010年全省經濟外貿依存度達到20%左右,比『十五』末期的2005年提高5.8個百分點。當年對外貿易創造就業崗位70萬個,對全省稅收的貢獻超過20%。

  招商引資創新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新批准外資項目147項,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6.5億美元,同比增長12.2%,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到位資金額高出2005年的12億美元。批准省外投資項目2332項,全年吸收省外資金超過1300億元,高於2005年1000多億元。全省利用域外資金佔同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四分之一。

  對外經濟合作顯著突破,『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加強與中石油的溝通聯系,跟蹤落實中俄漠大線管道原油進口合作項目成果,有力地支持我省地方經濟建設。全年全省對外承包工程及勞務合作實現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同比增長25%。

  園區、口岸建設提檔昇級,載體平臺功能不斷放大。隨著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的設立,海林、賓西兩個開發區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全省國家級開發區達到8家,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區達到52個。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功能不斷提昇。全年全省口岸貨運量完成885.9萬噸,同比增長8.4%;出入境人員347.3萬人次,同比增長26.7%。


  研判形勢 機遇與挑戰並存

  站在承前啟後的新節點,研判、把握發展機遇和挑戰是加速商務事業發展的前提。

  葉曉峰評價說,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商務事業發展挑戰和機遇並存、困難和希望同在。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但由於刺激政策的支橕力度和有效性減弱,主權債務和金融體系風險遠未消除,經濟復蘇動力不強。以技術創新和產業突破為引領的增長點短期內難以形成。各國在內需不振的形勢下,更加重視擴大出口,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繼續昇溫。全球主要經濟體圍繞發展主導權的爭奪更加激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持續高位震蕩,石油、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會引起主要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國際股市、債市動蕩加劇。

  從國內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各種有利條件依然存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區域發展規劃實施有利於催生新的產業發展和區域發展極,消費政策的完善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但物價上漲壓力明顯加大,保障市場供應,抑制通脹預期任務十分繁重。受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促進消費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進一步擴大消費任務依然艱巨。外經貿發展制約因素較多,人民幣匯率對擴大出口和『走出去』影響較大。

  從我省看,省委十屆十四次全會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制定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全省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為商務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做出的繼續深入實施『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更為全省經濟由『慢』轉『快』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特別是國家擴大沿邊地區開發開放戰略,為我省進一步加快沿邊內陸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

  因此,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樹立信心,奮發有為,不辱使命,努力構建競爭有序、統一開放商務發展新格局,助推全省經濟社會好發展、快發展,葉曉峰說。


  謀劃未來 商務事業實現新跨越

  站在承前啟後的新節點,展望、謀劃未來商務事業發展新格局是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葉曉峰告訴記者,未來五年,全省商務事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商務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建設沿邊開發開放帶為主攻方向,加快對外貿易轉型昇級,加快招商引資跨越發展,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快『走出去』國際合作步伐,在內外兩大需求中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在內外兩種資源中集成新的發展要素,在內外兩個市場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以商務事業的新跨越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預期發展目標是:在內貿流通領域,加速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大力培育消費熱點,努力實現市場繁榮與社會穩定的協調統一。『十二五』期末,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000億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力爭實現10000億元。在對外貿易領域,充分發揮外貿資源優勢,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努力實現規模與效益的協調統一。『十二五』期末,全省外貿進出口突破500億美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年均增幅超過15%。在招商引資領域,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拓寬利用域外資金渠道,努力實現總量與質量協調統一。『十二五』期間,以『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資招商重點,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幅達到15%,5年累計突破200億美元。

  ——大力推進城鄉商品流通網絡體系建設,千方百計擴大消費需求,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不斷擴大標准化農家店的覆蓋面。加快培育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流通企業,全面啟動品牌市場建設工程,規劃和建設20個國家級批發市場、30個省級批發市場。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農超對接』等惠民工程,大力發展城市社區商業和現代服務業,繼續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推動信貸消費、租賃消費和循環消費。

  ——大力推進對俄經貿合作,努力打造全國對俄沿邊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緊緊把握兩國政府批准中俄地區合作規劃綱要的歷史機遇,加大電力、油氣、礦產、林木、基礎設施及園區建設、物流商貿等六大領域的對俄合作。

  ——大力推進多元化國際市場格局建設,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努力提昇對外貿易發展水平。發展壯大日、韓、歐、美傳統市場,積極拓展東盟、中東、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高層次的國際市場格局。積極探索對朝、蒙及非洲等國家和地區能源原材料合作途徑。辦好各類展會,發展會展經濟。著力打造農副產品出口加工企業群和大型農機產品出口龍頭企業,著力打造電站設備、數控機床、汽車、石化、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品等骨乾出口企業和配套產業群,不斷提高地產品出口比重和進口資源產品加工率,著力打造服務外包產業集群。

  ——大力推進內資、外資並舉的招商引資策略,開展定點定向、園區和環境招商,吸引先進要素向優勢產業集聚。圍繞產業項目定點定向招商,加大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光伏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的引資招商力度。積極吸引世界五百強企業等戰略投資者來我省投資。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吸引域外資本參與我省『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圍繞載體平臺建設開展園區和環境招商,加速各類園區提檔昇級,完善園區產業布局,提高園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