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項目建設催生當地就業效應
2011-01-12 08:04:0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岩萍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在家就近打工,工資不低,還有三險。』每天早晨,龍江縣景星鎮街基村村民劉海峰騎上20分鍾自行車,到位於鎮工業園區的元盛食品有限公司上班。像劉海峰這樣的農民工,在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有300餘人,每人每月可領到1500~2000元工資。據介紹,2010年,齊齊哈爾市就地吸納和安置農村勞動力30.65萬人,佔勞動力轉移總數的29.8%。

  以前,劉海峰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企業打工,月收入2500元左右。2010年初,在鎮勞轉辦介紹下,他來到元盛食品有限公司上班,成為分裝車間一名工人,月工資2000元左右。劉海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外出務工,每月工資雖然高出幾百元,但沿海地區消費高。『最痛苦的是,由於離家遠,對家庭的照顧、小孩的教育無從談起。一到春節返家,還要排長隊買票,忍受火車上的擁擠。』劉海峰說,去年在家鄉的元盛食品有限公司上班後,家裡的積蓄比往年在外打工還要多。

  劉海峰只是齊齊哈爾市一批不再『東南飛』的農民工之一,龍江縣景星鎮鎮長肖東巍告訴記者,僅2010年,大項目建設就為全鎮提供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

  隨著一大批養殖、加工等大項目在各縣(市)、區的落地開花,齊齊哈爾市在實現農村勞動力由異地外埠轉移為主同時,把目光投向家門口的企業進行內部轉移,過去習慣於到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務工的本地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多地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大批的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促進了農村土地、機械、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了土地規模經營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增加了農業和科技的投入,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農業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2010年,齊齊哈爾市依法流轉土地1306.6萬畝,其中規模經營1013.2萬畝,分別佔總承包面積的38.7%和30%。

  許多農民工在家門口實行就業後,也掀起了一股創業熱潮。目前,全市農民就地創業和返鄉創業8652人,投資15.7億元,實現利潤2.45億元,上繳稅金0.71億元,帶動農民就業6.1萬人。

  為了幫助更多的農民工實行家鄉就業,2010年以來,齊齊哈爾市以鄉、村召開的勞務對接會101次,加強以勞務市場、中介機構、勞務經紀人、『能人』、勞務協會為重點的市場主體建設,完善縣(市)區勞務市場,培育發展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協會。目前,全市已發展勞務中介機構138家,勞務協會125家,通過市場主體轉移農村勞動力11.8萬人。

  同時,全市認定陽光工程機構63家,圍繞縣域經濟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人纔需求,對現有勞動力資源進行重新排查整合,堅持集中招生集中培訓,有條件的培訓機構既可在校本部集中培訓,也可以在鄉鎮集中開班培訓,大大降低了農民參訓成本,提高了陽光工程培訓質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陽光工程培訓達到2.54萬人。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