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1月14日訊(記者 王蕊) 14日,由中國抗癲癇協會、黑龍江省抗癲癇協會和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聯合舉辦的『癲癇分類與診治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來自國內及亞太多個國家(地區)的200多名學者就癲癇病的臨床診治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展開了學術討論和專題講座。
癲癇病作為一種常見的神經慢性疾病,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很大,在診療和根治上也存在較高的難度。專家呼吁社會和家庭對癲癇患者群體應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患者本人堅持治療的意願更是治療的關鍵。
據哈醫大二院神經內科朱雨嵐教授介紹,癲癇是多種原因引起腦部神經元群陣發性異常放電所致的發作性運動、感覺、意識、精神、植物神經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發作時常伴有意識喪失、跌倒、肌肉強直、抽搐、口吐白沫甚至呼吸停頓等癥狀,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
朱雨嵐表示,我國目前在對癲癇病的認識和治療方面都存在很大誤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人們常常錯誤地將癲癇視為一種絕癥,將患者視為精神病、瘋子或者傻子,對其百般歧視,避之唯恐不及。事實上癲癇病完全可以治療。癲癇病本身並不致命,它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在於繼發的危險,如癲癇持續狀態可以導致昏迷和腦水腫致死,更常見的傷害是患者在駕駛、游泳或從事高空帶電等危險工種時發作導致。大量資料表明,癲癇病雖然治療困難,但絕非不能治愈,只要治療及時方法得當,80%以上的病人能夠得到完全控制和痊愈。而如果不能及時接受正規的治療,癲癇病情會逐步加重,若亂用藥品則可能導致藥物中毒、肝髒損傷等不良反應,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那麼如何纔能有效治療和控制癲癇?朱雨嵐認為,隨著醫療水平發展,新藥物不斷問世,癲癇外科手術也有了長足進步,當下癲癇病的治療經驗和方案較為完備。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保證患者持之以恆,切忌擅自停藥中止治療。
『現在社會上對癲癇病人的包容和理解都遠遠不夠,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仍然不了解這種疾病。對於醫生來說,針對癲癇病的治療和研究也仍然任重道遠。』朱雨嵐談到癲癇病的社會認知時說。癲癇患者經常合並精神行為、心理障礙等問題。一方面癲癇本身的影響、患者腦發育障礙的影響及抗癲癇藥物的影響都會引起患者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癲癇患者的腦發育障礙、組織結構破壞、代謝異常,必然也影響其所有心理發育的領域。另一方面來自社會環境因素——首先來自家庭,其次來自社會。家人的否認態度可直接造成患者無法獲得最好的治療或遭受嫌棄,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紊亂。而目前社會上對癲癇病還廣泛存在恐懼、拒絕的態度,這也加重了患者的自卑、消極、孤立的情緒。因此癲癇的治療不應僅局限於藥物和手術治療,更應注重精神行為方面的調控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