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履職盡責謀發展——2010年省政協工作綜述
2011-01-16 16:21: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東 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6日訊(王東 記者 孫曉銳)2010年省政協繼續圍繞黑龍江加快發展建叡智之言,獻務實之策,提出調研報告17篇,視察報告15篇,提案670件,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900多條。2010年黑龍江發展步伐加快,實現了GDP超萬億元、財政收入過千億元、糧食總產突破千億斤的新跨越,這些喜人成果無不凝結著廣大政協委員的心血和智慧。

  圍繞發展全局、服務科學決策,議政協商進一步深入。

  在2010年初的省政協十屆三次全體會議上,委員們通過大會發言和小組討論,提出了抓住低碳經濟機遇構建黑龍江新的產業優勢、建立跨省合作的東北沿邊開放經濟帶等60多條重要建議,對修改政府工作報告、完善我省發展思路起到推進作用。7月召開第十次常委會議的中心協商議題為『加快我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通過深入討論、反復協商論證及新聞媒體高密度宣傳的有效配合,進一步增進了全省各界對促進我省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思想共識。9月召開第十一次常委會議以『加快全省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協商議題,省委領導在省政協會議情況報告上肯定『選題准,討論有深度』,將會議報告批轉省委常委及有關領導參閱。

  一年來,政協先後召開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促進大學生就業座談會、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座談會、推進我省農產品品牌建設座談會、我省國民教育中長期規劃座談會、協調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調研交流會、征求對《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決定》的修改意見座談會、通過專題座談,組織委員和各界代表人士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及時協商討論。

  與全國政協合作舉辦的『中國(大興安嶺)低碳經濟論壇』、『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發展論壇』、『東北「三省一區」人口資源環境論壇』和中俄區域合作論壇等4個大型論壇,邀集全國有影響的專家,共同探討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前瞻性課題,為謀求國家政策支持和促進東北區域合作起到了拓寬思路、疏通渠道的重要作用,關於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建設再生清潔能源基地、發展低碳產業和綠色經濟等思路和建議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發展論壇上,我省提出的促進省際間合作和建立協調機制的建議被吸納到《論壇紀要》中,得到全國政協和四省區黨政領導的重視。中俄合作區域論壇進一步增進中俄兩國政界、學界和工商界人士對合作共贏、共謀東北亞和遠東區域發展的思想認同,也加強了人民政協與俄羅斯地方杜馬的交往合作。


  赴基層一線解難題、從實際出發謀良策,調研視察取得新成果。

  在履行職能的過程中,省政協堅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踐,在掌握和分析第一手材料、集中群眾經驗和智慧的基礎上,探尋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難點問題的對策。一年來,組織委員先後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維護婦女權益、加強城市民族工作、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推進全民健身、加強村規民約、當前宗教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港澳投資企業發展情況、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生態功能區建設、完善礦產資源補償費、加快草業發展、協調宗教事務、完善農村擔保等開展專題調研。

  這些調研,有的與全國政協或兄弟省區政協合作,組織更有影響的專業人士參與;有的與省內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把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貫穿調研工作的全過程;有的把省內調查與赴外考察經驗相結合,以寬廣的眼界尋思路謀對策。專題調研的工作成果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要求對報告提建議在『十二五』規劃中體現。

  為了協助省委、省政府督促決策落實、推進重點工作,加快『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先後開展了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沿邊開放帶建設、哈牡綏東貿易加工區建設、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城市社區醫療服務、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職業教育發展、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城市民族宗教工作等16項視察活動。

  視察中政協委員直接幫助基層完善工作思路、協調解決發展難點問題,同時就宏觀的和政策性的問題提出視察報告,這些視察和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對完善政策、促進工作落實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視察所形成的報告和政協委員的積極呼吁,對國家已計劃將『731』遺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遺產名錄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活躍而務實、規范而有效,政協各項工作質量有新提高。

  提案重質量求落實。黑龍江省政協年內共征集提案670件,立案611件,截至2010年11月末,立案提案全部辦理完畢。通過提辦雙方溝通、評選優秀提案、網上提交和立案、主席重點督辦等措施,提案辦理滿意率提高,實效性增強。《關於加快黑龍江省草業建設,推進畜牧業發展的建議》和《強化『雪鄉』品牌效應,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的建議》等提案,得到政府職能部門的及時辦理和認真落實。

  文史資料工作結出新的碩果,出版發行了黑龍江省援建汶川地震受災的劍閣縣文史資料及圖片集《龍江大愛》,審核定稿了《挺起共和國的脊梁—東北老工業基地史料選》、《黑龍江各界人士抗日斗爭》、《黑龍江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等史料,正著手征集《黑龍江少數民族》。對外交流交往工作加強。組織了赴臺經貿考察團、宗教考察團和文化交流考察團,擴大了黑龍江省與臺灣地區的聯系與交往。通過港澳委員深圳座談會幫助七臺河市、雞西市、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推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協助他們赴港澳地區招商。對牡丹江沿邊開放帶的視察,促進外商與穆棱的經濟貿易合作,目前投資已到位7000萬元。政協委員和省政協機關積極為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和改善民生做實事。高佩璇委員主動向黑龍江大學捐助500萬元,合作調查、搶救與開發利用滿族文化。省政協機關幫助賓縣寧遠鎮協調解決和籌集資金872萬元,修建了13.7公裡的鎮內道路,落實了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的烤煙種植項目和年栽120萬袋的黑木耳項目,使該鎮人均純收入2010年增長到6500元,成為全省新農村幫建的典型。新聞宣傳工作加強『深度報道』,進一步改進『政協好新聞』評選,通過政協網絡拓展了聯系社會各界的快捷渠道,為政協工作和政協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政協機關建設突出『以文化人』,不斷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成為乾部成長的大學校和幸福指數不斷上昇的快樂大家庭,社會各界對政協更加尊重和向往。

  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卓有成效地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黑龍江省政協工作不斷結出新的碩果。700多位省政協委員正以豐收的喜悅,迎接政協黑龍江省委員會十屆四次全體會議的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