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市舉行2011全市衛生工作會議 東北網記者 王蕊攝
東北網1月18日訊 (見習記者王蕊)『十一五』期間,哈爾濱市醫藥衛生改革不斷深入,全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5.81歲;嬰兒死亡率控制在8.63?;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7.15/10萬,均達到或好於全國和黑龍江省平均水平。這是記者從18日召開的『2011年哈爾濱市衛生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過去的五年,是哈爾濱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步伐最大的五年,加快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推動一批基層醫院整體或部分轉型為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創新科技引進方式和合作方式,科學制定了『2333』發展戰略,構建了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改革的實惠。五年來,哈市各級政府投入衛生事業經費45.3億元,比『十五』時期增加26億元,增長26.8%。
到2010年底,哈爾濱市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農合制度實現了突破性發展,參合人數從122萬增加到353.6萬,參合率從84.8%提高到99.1%,實現了對全市農村地區的全面覆蓋。人均籌資水平從45元提高到150元。2010年,全市新農合籌資達5.3億元。五年間,共有351.4萬人次參合農民受益,獲得醫藥費補償7.6億元。2010年,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穩步實施,第一批試點的6個區、縣(市)106個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價銷售,為群眾讓利1272.2萬元。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政府補助實現年人均15元,籌資1.7億元。免費向居民提供22項公共衛生服務。
截至2010年底,哈市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完善。新、改擴建縣(市)級醫療衛生機構10所;全市8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實現了業務用房樓房化或磚瓦化,基本設備配備率達到75%以上。全市縣(市)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總數達到12097人,鄉村醫生總數達到7184人,全部達到中專(含中專水平測試)學歷。全面開展城市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建設和『萬名醫師支援農村』活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15分鍾社區衛生服務圈基本建成。
『十一五』期間,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城鄉傳染病疫情監測網絡基本完善。2010年,對102萬適齡兒童進行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接種,國家免疫規劃12種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國家婦女兒童發展綱要主要目標。無償獻血量從23.1噸增至39.3噸,全血、血小板100%來自於自願無償捐獻。院前急救網絡向農村延伸,建成縣(市)急救站10個,鄉鎮分站9個。市區及縣(市)城內平均急救半徑為4-6公裡,平均急救反應時間為10分鍾,優於國家標准,兩分鍾出車率達到80%以上,搶救成功率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