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龍江縣委、縣政府牢牢把握發展、和諧和穩定三大重點任務,紮實推進『五個大縣』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團結帶領全縣廣大乾部群眾,勇於真抓實乾,敢於直面困難,保持和擴大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十二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預計分別實現53.1億元、18.9億元和36557萬元,年均遞增19%、40%和27.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戶,總數達到18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稅金預計分別實現11億元和1.85億元,年均遞增50.5%和22.5%,工業終於走出了長期低谷徘徊的困境,進入了規模與速度、質量與效益同步增長的新時期。完成省農田水利重點縣兩年工程,組建千萬元農機合作社15個,大中型機械達到1530臺,今年糧食總產達到53.1億斤,再創歷史新高,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三名,四次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並首次進入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行列。肉牛、生豬和禽的飼養量分別達到40萬頭、160萬頭和1400萬只,奶牛存欄6.5萬頭,是2005年的5倍。新增造林面積17.05萬畝,封山育林6.3萬畝。各類專業市場達到115個,交易額超億元市場達到9個,個體工商業戶達到14270家,比2005年增長65.9%,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13.9億元,年均遞增10%。金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五年累計投放貸款51.9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5倍。經過五年的努力拼搏,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翻番,總體實力顯著增強,縣域經濟呈現出勃勃生機,開始步入健康快速的良性發展軌道。
二、項目建設突飛猛進。『十一五』期間共引進項目682項,內資到位資金96.7億元,外資到位資金6179萬美元。元盛、中糧、飛鶴、國能等10個超億元立縣大項目先後落戶,其中:元盛公司屬外商獨資企業,成為我市最大的牛羊產品出口企業;中糧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建設的12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在全國同行業規模較大。這些大項目的成功引進,對我縣產業發展產生了強大的拉動作用,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橕力量。江源鑄造公司通過昇級改造實現成功轉型,北疆水泥通過技改產量居全市第一位、全省第三位,我縣原有的老企業重新煥發生機,支橕作用進一步增強。『十一五』成為我縣項目引進最多、規模最大、成果最顯著的一段時期,為縣域經濟發展積攢了無窮的後勁。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五年來,撤並中小學67所,新建改造校捨13萬平方米,推進集中辦學鄉鎮6個,投入1.2億元建成了全省縣級佔地面積最大、設施條件最好的新二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九年義務教育不斷深化,全縣小學、初中畢業合格率分別達到99%和97.5%,比2005年分別提高1個和4.5個百分點;高考昇學率達到87%,比2005年提昇22個百分點,在全市名列前茅,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昇;依托落戶大項目積極開展職業培訓,共為江源、中糧培訓1142人,職業中心成為企業人纔培養的重要基地。改造鄉鎮衛生院14所,縣醫院外科大樓投入使用,門診大樓正在建設之中,群眾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醫療集團化進程不斷加快,實現了城鄉醫療技術、人纔共享,榮獲省級衛生城稱號。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4個、農家書屋109個,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發展,榮獲國家級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科技工作紮實推進,第三次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縣。人口和計劃生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98?以內,榮獲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城市和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分別達到84.5%和44.1%。通過全縣上下不斷努力,全縣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四、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420元和7190元,年均遞增10%和16.6%,農村貧困人口由2005年的26%下降到6.4%。五年全縣城市建設總投資100.35億元,在建和完成樓房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城鎮綠化面積4.46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67平方米;硬化面積16.2萬平方米;完成泥草房改造16909戶。全縣累計新增就業37451人次,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8117人次,分別比『十五』期末增加1639人次和2507人次,發放小額貸款7819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養老保險、職工醫療、居民醫療和新農合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3000人、29444人、42756人和388361人,城鎮890名集體職工實現了低保轉社保,為城鄉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取暖補助12730萬元和460萬元,為城鄉低收入家庭發放一次性補助資金1160萬元。城鄉道路硬化加快,五年共完成通鄉公路303公裡、通村公路1379公裡,通鄉率、通村率均達到100%。農村基礎建設穩步實施,投資2300萬元完成人飲安全工程90處。五年來,縣委時時把握群眾心聲,處處體現人民利益,各類保障體系日益健全,保障機制日趨完善,保持了全縣的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
五、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紮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教育活動,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得到了加強,乾部心態更加平和,精神風貌更加積極向上。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加大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力度,五年來共有99名乾部走上領導崗位,形成了重素質、重業績、重公論的用人導向。探索實施了村級乾部星級化公職化『雙重管理』、『強村帶弱村』、選派乾部到村任職等新機制,先後選派39名後備乾部到村任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強。以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主線,深入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實施精神文明創建,深入開展『和諧龍江』評選活動,人民群眾的文明素質和道德修養不斷提高。全面推行政務公開,群眾的民主權利得到了保障。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全社會的法律意識有效增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刑事綜合發案率下降24個百分點,社會保持了安定穩定。嚴格落實信訪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信訪形勢進一步好轉,信訪總量大幅下降。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的監督,加大案件查辦力度,乾部違法違紀現象明顯減少,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支持人大、政協實施依法監督和民主監督,全面落實黨的統戰、民族、宗教、武裝政策,充分發揮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綜上所述,過去五年,是龍江縣經濟快速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政治社會安定穩定的五年,更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對外影響力最強的五年,更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