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9日訊 (記者 顧碩)國家《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已正式實施。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低碳經濟示范區,『十二五』時期,大興安嶺全面實施『生態固本、低碳轉型、綠色崛起、富民興區』發展戰略,以加快推進『低碳產業、林業碳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為重點,常態化辦好中國(大興安嶺)低碳經濟論壇,努力實現經濟活動低碳化、低碳技術創新化、低碳模式制度化、低碳參與公眾化、低碳文明生態化,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12億元,五年翻一番;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0億元,四年翻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4萬元,五年翻一番,走出一條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綠色崛起之路,實現發展與保護共贏、美麗與富裕雙收。
大力發展低碳產業,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加快發展低碳旅游業。以建設形象鮮明、產品特色突出、服務質量優良、享譽國內外的低碳旅游示范基地為目標,圍繞『神州北極村、中國龍江源』旅游品牌形象,加快建設神州北極旅游休閑區和南瓮河濕地公園、呼中國家森林公園、呼瑪國家級地質公園、中國北極冰川地質文化公園、塔河鄂倫春民族風情園等精品景點景區,加快推進北極名鎮、興安石油小鎮、阿木爾藍莓小鎮、塔河鄂倫春風情小鎮等特色化旅游城鎮建設,2015年低碳旅游業總收入實現100億元。
——加快發展綠色礦業。以建設國內一流綠色礦業示范區為目標,積極推進綠色礦業園區建設,全力推進松嶺岔路口鉛鋅鉬多金屬礦采礦權的爭取工作,切實加快雲冶2萬噸鋅冶煉、海諾斯30萬噸脫硫劑等項目建設,圍繞金屬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高端定位,加快培育幾個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打造幾條探、采、冶、加一條龍的新材料產業鏈,2015年綠色礦業產值達到113億元。
——加快發展寒帶生物產業。以全力打造國際化寒帶生物產業谷為目標,積極建設松嶺寒帶生物產業園區,叫響中國寒溫帶天然藥庫,構建生物醫藥、生物中間體、生物農業、生物能源『四大體系』,籌建生物產業研發基地,加快推進1.5萬噸植物提取、30萬噸二氫槲皮素生產等項目建設,2015年寒帶生物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加快發展綠色食品業。以建設全國最大的野生藍莓之鄉為目標,辦好每年一屆的中國•大興安嶺國際藍莓節,加強野生藍莓保護與擴繁基地建設,積極推進以藍莓為主的野生漿果加工,不斷壯大塔河超越、阿木爾北極冰等企業的規模和實力;切實抓好馬鈴薯脫毒種薯、有機大豆等百萬畝有機食品種植基地建設,積極推進黑木耳、猴頭菇等食用菌養殖與開發,2015年綠色食品銷售收入實現100億元。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發展全區第一產業為目標,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文化創意產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會展經濟,加快推進塔河綜合物流園二期、加格達奇金馬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2015年現代服務業實現產值41.9億元。
積極推進林業碳匯,努力打造『中國林業碳匯之都』
積極爭取國家林業局、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在大興安嶺林區開展碳匯計量監測等工作,加強與國內大中型企業之間的橫向聯系,積極爭取造林資金援助,努力將采伐跡地、火燒跡地的造林綠化打造成中國綠色碳基金林業碳匯項目。以國際造林、再造林項目為載體,在符合國際生態標准的古蓮河礦業廢棄地和雙河、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圍,大力發展京都規則林業碳匯項目,打造大興安嶺地區生態品牌。
重點開發低碳能源,著力建設國內一流的清潔能源基地
大力發展以水能、生物質能等為重點的清潔能源,在林區三剩物集中地帶,以塔河興森、法國達爾凱等生物質能源項目為重點,建設生物質燃燒發電廠,構建生物質發電基地;在呼瑪河、額木爾河等河流,以塔林西和三間房水利樞紐工程項目為重點,爭取開發水電裝機超過百萬千瓦;在風速較大、比較適於風能發電的地帶,建設總裝機容量超過20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廠;在旅游景區、邊遠場村和護林防火瞭望塔區開發建設風電和光伏互補的新型能源,2015年清潔能源實現產值30億元。
突出構建低碳生活,全力普及低碳生活方式
建立全新的生活觀和消費觀,樹立低排、經濟、安全、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努力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系、公交出行管理網絡、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等三大平臺建設,在各縣區建設污水處理廠,在加格達奇區首先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試點,完成地區公交出行管理網絡建設規劃。加快低碳知識普及教育步伐,在加格達奇區建設低碳生活體驗館,在漠河縣建立低碳生活感知體驗區,宣傳、倡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費為主體的低碳生活理念,讓公眾從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都能體會低碳生活的樂趣,普及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