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0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預計超過1萬億元,
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73.3億元,如期實現『雙一』目標。糧食總產突破1000億斤大關,成為全國第二個超千億斤省份。
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5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10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67.5%和92.8%。
目標·2011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制在4%左右,節能減排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5%。
過去五年巨變
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步伐加快,機械化程度保持全國第一;
綠色、有機食品經濟總量列全國之首;
建成高速公路1009公裡,是過去20年的總和;
建成支線機場4個,機場總數達到9個;
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上昇為國家戰略;
三年造林綠化10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2%,比『十五』期末提高1.6個百分點;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116個項目全部建成。節能減排指標全面完成;
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
省本級財政用於民生投入累計410.7億元。『五七工』、『家屬工』全部納入養老保險,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歷史拖欠問題基本解決。150萬人口實現脫貧。
今後五年預期
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一番。強化產業項目建設支橕,強化基礎設施支橕,提高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提高稅收佔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增強整體經濟實力。
把我省建成國家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重要綠色食品產業基地,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國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國家對俄合作重要橋頭堡和樞紐站,國家重要生態屏障。
使『十二五』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重大轉變時期,成為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時期,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時期,成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加快推進時期,成為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時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
推進大項目建設
建設一批能擴大經濟總量、壯大財源的產業項目,建設一批支橕發展、關系長遠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一批改善生活、惠及百姓的民生項目
工業產業項目建設
提高產業項目所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以提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繼續實施『雙百工程』,重點推進100項投資億元以上的傳統產業大項目建設;重點推進100項新興產業大項目建設。全省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項目達到500個,建成投產5000萬元以上的產業項目300個,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00億元,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產業化項目建設
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要突出抓好以防汛抗旱為重點的水利工程,建設14處大型灌區工程、44個重點縣農田水利工程。發揮農業大省的優勢,加快推進重點農副產品和山特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60億元以上。
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公路計劃完成總投資256億元,建設重點工程31項,新通車裡程4146公裡,確保公路建設三年決戰目標如期實現。
鐵路加快哈大鐵路客運專線、前進至撫遠鐵路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哈齊鐵路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哈爾濱西客站、大慶西站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盡快開工齊齊哈爾至漠河鐵路既有線擴能改造工程;積極爭取盡快開工佳木斯至鶴崗、佳木斯至雙鴨山鐵路等既有線擴能改造工程。積極籌備開工哈爾濱至佳木斯、哈爾濱至牡丹江鐵路客運專線等項目。
機場力爭開工建設撫遠、加格達奇、五大連池、建三江機場以及哈爾濱機場改擴建工程等項目。
航運開工建設富錦東平港區,續建撫遠莽吉塔港區等航運工程。
提昇各類園區對項目建設的承載能力
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以上工業園區達到10個。
今年,先在哈大齊工業走廊再建食品、生物、化工、裝備制造、物流等五個大園區,這既強化對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支橕作用,又進一步發揮帶動作用。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
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要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加快新增1000萬畝粳稻基地建設。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集中建設100個以上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繼續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大力實施種子工程,推進農業標准體系建設,提高糧食單產水平。糧食總產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
調整農業結構
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雜糧、果蔬、花卉、苗木、食用菌、飼草等優質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要擴大到2000萬畝以上。實施綠色食品精品戰略,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6400萬畝以上,實物產量達到2950萬噸。繼續實施『千萬噸奶』和『五千萬頭生豬』工程,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畜牧業產值增長10%。要堅持生產與加工並重,調整種養結構與打造品牌並舉,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吃乾榨淨出精品,提高附加值,增加效益。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實現勞務收入380億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組織化程度,讓農民成為市場主體。各級政府要為農民搭建產品銷售平臺,『倒排市場價格』,搞好產銷對接服務,努力減少中間環節,把利潤空間最大限度地留給農民。
推進新農村建設
繼續實施新農村建設工程,認真總結推廣省級重點示范村經驗,創新建設模式,實施以獎代補,進一步提高建設水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度,解決150萬以上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科學規劃農村新型能源建設,發展適合當地氣候和資源條件、便捷適用的新型能源項目。完成第五批750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人均收入達到2600元以上,實現20萬人口脫貧,逐年盡快減少貧困村、貧困戶。
發展縣域經濟
要堅持走各具特色發展路子,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實施園區共建,分頭招商,優勢互補,稅收分成,加快發展強縣產業,不斷增強縣級經濟實力。縣域財政總收入增長18%以上。通過考核獎勵工業、財政、民生、總量增幅等四個方面的『十強縣』,鼓勵先進,鞭策後進。
加快小城鎮建設
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試點工程,突出抓好『百鎮』建設,打造沿301國道小城鎮建設示范帶。充分發揮墾區、森工示范帶動作用,擴大小城鎮合作共建范圍,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改造提昇傳統優勢產業,做活做優存量
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業,推進全省農產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實現多層次加工增值。今年,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力爭達到16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化工產業,重點建設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等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830億元,增長18%。大力發展礦產產業,積極開發銅金、鉛鋅鉬、石墨、大理岩等金屬、非金屬礦產,實施重點開發、規模開發、系列開發,礦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不包括石油、煤炭)。大力發展林產品深加工產業,重點發展木材深加工業、藥材及林果等山特產品深加工業,林業總產值力爭達到940億元,增長18%。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增量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新材料產業,要重點建設先進復合材料、高性能輕合金、化工新材料、光伏新材料等特色產業集群,推進重點產品基地建設。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要重點發展核電、燃氣輪機、風電產業集群。生物產業,要著力打造創新藥物、現代中藥、動物疫苗、生物制造等產業集群。新型農機裝備產業,要加快大馬力動力機械、田間配套機械、聯合收割機械研發制造。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產業,要大力推進支線飛機、直昇機、發動機、鐵路高速貨車、中高檔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420億元,增長22%,盡快將其打造成引領全省經濟加快發展的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
旅游業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全力推進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建設,加大12個重點旅游名鎮建設力度。支持30個省級和150個市縣級旅游重點項目,打造成規模、上水平、效益好的旅游精品。要更加注重旅游業『軟件』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金融業要不斷完善金融體系,在中心城市建立金融聚集區,支持駐省金融機構加快發展,擴大金融資本規模,推動地方金融機構做大做強。發展和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積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探索新的融資渠道。扶持壯大各類擔保公司,不斷提高擔保能力。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采取境內外上市、基金投資、股份融資等多種形式,提高市場融資能力,今年爭取一批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商貿流通業要重點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培育和打造20個國家級大型批發市場,30個省級大型批發市場。要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園區、大中型綜合性現代物流中心,培育壯大現代物流企業。信息服務業要加快物聯網建設,推進哈爾濱國際數據城等一批大項目落地,大力發展雲計算產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完善電子公共服務體系。服務外包業要重點建設哈爾濱、大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打造國家重要的服務外包基地。
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
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冰雪文化產業、影視文化產業、動漫文化產業,加快群力文化城、大慶夢幻城建設,做大做強出版發行、現代傳媒、演藝娛樂等骨乾企業,培育和發展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推動文化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力爭實現增加值270億元。
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要深入推進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建設,加快實施科教人纔強省富省工程,切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省本級財政預算用於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支出,比上年提高15.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4800億元,增長20%以上。
培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主體
整合優質科教資源,組建10個基本能夠覆蓋重點產業領域的行業研究院,組建15個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實施30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突破和掌握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優選50項高新技術成果,進行產業化運作。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確定專利優勢培育企業30家,專利優勢試點企業20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力爭研發資金佔GDP的比重達到1.5%。積極推進『質量龍江』建設,加快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促進全省產品質量總體水平提昇。
推進科技園區建設
加快哈爾濱科技創新城建設,首批實現70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入駐,打造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把科技創新城建設成高端創新人纔的聚集區,建設成高端技術研發集成的核心區,建設成高端成果孵化運用的主導區。推進哈大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牡丹江、佳木斯兩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煤化工、硅基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生態保護與開發等四個基地建設。其中,哈大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中的高新技術產值增長30%以上。
強化政策引導和扶持
落實好科技創新政策,對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給予獎勵,對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實施優惠政策,對院所科技創收部分,省財政給予全額返還,支持科技人員提取科技開發經費的10%作為勞務津貼,允許科技人員到企業兼職兼薪。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支持全民創業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十大重點產業』
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儲備1000個創業項目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軟肋』,也是發展的潛力所在、活力所在,更是今後加快發展的主體力量。要大力支持全民創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強化政策扶持,實施輕費減負,降低創業門檻,新開闢建設16個省級創業基地,儲備1000個創業項目,大力開展全民創業,深入開展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和培育『萬名小老板』活動。營造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環境,形成全民創業的文化氛圍。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民間投資的『新36條』,實行『非禁即入』,打破行業壟斷,新上的產業項目要向民營經濟放開,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向『十大重點產業』,非公有制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要達到50%以上。加快培育中小企業成長,年內動態評價認定60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建設6個國家級,建設30個省市縣三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力爭增長18%以上。
繼續深化國企改革
在我省的中直大企業辦社會負擔重,引進戰略合作伙伴難。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穩妥推進改革,通過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幫助其化解辦社會負擔,爭取用一年半時間完成向地方移交工作。地方國有企業產權單一,活力不足,要大力推進產權多元化,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盤活國有資產,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靠攏,加快產權多元、兼並重組的步伐。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抓好三項試點
1.擴大公務員聘任制試點
2.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3.城區經濟發展試點
深化各項改革
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
醫藥衛生體制和基本藥物制度改革
統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文化教育體制、糧食流通體制、集體林權制度、國有林場、林區體制等各項改革
提高外向型經濟水平
力爭對俄進出口總額實現120億美元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力爭突破30億美元
對俄經貿合作
抓住國家重點推進沿邊開放的戰略機遇,積極謀劃綏(芬河)滿(洲裡)沿邊開放帶建設,依托建設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加快推進對俄經貿結構調整。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把產品推向國內外,把增加值和就業留在省內。要壯大和引進出口加工企業,提昇機電、輕工、建材等地產品出口比重。加快發展進口資源深加工業,努力建設進口能源原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提昇原油、木材、礦產等進口資源落地加工比重。要加快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烏蘇裡斯克經貿合作區等境內外園區建設,繼續抓好撫遠三角洲開發建設,推進同江鐵路大橋建設,加快重點口岸提檔昇級,進一步完善推進『大通關』區域合作機制,提高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聯運水平和服務水平,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構建更加便捷順暢的對俄國際貿易物流通道。辦好綏芬河中國名優商品展、中俄(佳木斯)農機產品展、中俄(東寧)機電產品展等展會。力爭對俄進出口總額實現120億美元,增長60%。
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
繼續加強與日、韓、歐美及新興經濟體的經貿合作,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對外經貿發展速度和質量,爭取趕超進位。鼓勵企業『走出去』,進一步開展國際工程承包,擴大在周邊國家的投資規模,推進能源、原材料等大項目合作,全省境外承包工程項目營業額力爭達到10億美元以上。
抓好招商引資
圍繞我省『十大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專業園區,開展定向定點招商,加強與央企合作,擴大省際間經濟合作。深化龍江與港澳臺的交流合作,辦好第二十二屆哈洽會,辦好黑龍江(臺灣)商務周等活動。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力爭突破30億美元,增長15%以上;利用省外資金1500億元,增長25%。
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綠色發展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碳經濟示范區
生態是資源、是財富,也是最大的品牌,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要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工程,切實保護好『綠水青山』。
抓好生態保護與修復
抓住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上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加強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加快林區經濟轉型。積極探索開展碳匯交易,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碳經濟示范區。加大濕地保護力度,加快草原生態功能恢復。完成封山育林11.3萬公頃,森林撫育54.4萬公頃,造林20萬公頃,治理『三化』草原17萬公頃,新增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面積5萬公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6萬公頃。
繼續推進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
全面開工建設47個新增補的松花江流域治理項目,力爭70%的項目當年建成運行。全面改善支流水環境質量,不斷提高乾流斷面水質達標率。省轄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堅決達到國家規定標准。
5000萬元強化節能減排
省本級財政預算安排資金5000萬元,支持節能減排項目建設,開發和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抓好建築節能,強化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嚴控『兩高』行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耗能大的行業中,實施100個節能產業化項目和100個節能改造項目。抓好國家級、省級循環經濟試點。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3.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通過加強環境保護,推動我省綠色發展、綠色崛起。
以富民為先以民生為重
今年,省本級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民生支出達到115.6億元
解決好六難
就業難『再造』160萬個就業崗位
擴大社會就業
貫徹落實『就業優先』戰略,緊密結合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多渠道多形式地創造就業機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
創業帶動就業
完善並落實稅費減免、小額貸款、資金補助、場地安排等政策,建設省級就業創業實訓孵化示范基地,全年實現創業帶動就業30萬人。
推動重點群體就業
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彩虹工程、助殘就業愛心工程,加大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力度,推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返鄉創業和進城務工,力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困難群體就業20萬人。
入園難三年建設1200所公辦幼兒園
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學前教育體制,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三年建設1200所公辦幼兒園的目標,今年開始完成新建、改擴建450所公辦幼兒園任務。
住房難建設保障性住房15.28萬套
10%土地出讓金淨收益用於廉租房建設
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房建設力度,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全部用於廉租房建設,10%土地出讓金淨收益用於廉租房建設。
力爭提前一至兩年,完成『三棚一草』改造任務
繼續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投資507億元,改造各類棚戶區43.93萬戶、4265萬平方米。全年投資153億元,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1820萬平方米。建設保障性住房15.28萬套。力爭提前一至兩年,完成『三棚一草』改造任務。
今年拆遷征地工作量大,要善待百姓、厚待百姓,堅持依法拆遷、陽光拆遷、及時回遷,確保百姓住上新房子,搬進暖屋子。
看病難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促進非基本藥物價格合理下降。
城鄉參保住院報銷比例達到60%以上
提高參保患者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擴大門診統籌實施范圍,積極開展門診按人頭付費、住院按病種付費試點,城鄉參保居民住院報銷比例達到60%以上。
省市縣醫院聯網會診
積極整合擴大優質醫療資源,提高利用效率,鼓勵和引導省、市級醫療與縣區醫院聯網,並實施網絡遠程會診,最大限度地解決群眾就醫難,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養老難機構養老床位達到老年人總數2%
制定出臺養老服務機構『民辦公助』具體辦法,扶持民辦養老機構加快發展,全省機構養老床位達到老年人總數的2%左右,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60%。著力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全面開展,全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城市社區達到60%,每個中心鄉鎮至少建立1個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
出行難新增城市出租車4000輛
公交優先
建設農村公路4000公裡,逐步擴大自然村通暢工程范圍。抓好城市背街巷道的昇級改造。推動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優化城鄉交通網絡布局,調整運輸結構,合理配置運輸資源,促進城際客運、城鄉客運和旅游客運方便快捷。
重點支持中心城市機械化清雪
重點支持中心城市機械化清雪工作,保暢通、保安全,方便居民出行。
建設中心城市出租車服務站
新增長途客運、城市公交、旅游客運車1500輛,城市出租車4000輛,緩解運能與需求的矛盾,逐步建設中心城市出租車服務站,幫助解決出租車司機用餐難等問題。
抓好四項工作穩價保供
兌現價格補貼打擊違法漲價
降低流通成本,兌現各種價格補貼。依法做好物價監管,嚴厲打擊違法漲價行為。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確保城鄉居民吃上放心食品。
『菜籃子』不再怕大雪天
從今年開始新建蔬菜溫室大棚12萬棟,全省蔬菜面積發展到650萬畝,有效緩解我省冬季蔬菜過度依賴外地的局面。
社會保障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
著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基本實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570萬人、473.3萬人、480萬人和305萬人。將新農保試點范圍擴大到40%以上的縣,並將試點地區城鎮無收入居民納入養老保險保障范圍。
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繼續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和職工工資收入水平。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平均提高140元。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最低工資標准提高10%以上。
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月人均補助標准分別提高15元和12元。
進一步推進低收入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制度建設,繼續實施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落實臨時救助資金,確保低收入等困難群體臨時性、突發性困難得到有效解決。
進一步提高兒童福利機構供養及社會散居孤兒生活補助標准。
推進解決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解決農林牧漁四場、刑滿釋放勞教人員等參加養老保險問題,解決城鎮老年居民基本養老保障問題,解決國有企業老工傷人員待遇問題以及其它企業老工傷問題,解決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與城鎮養老保險政策銜接問題。
城市人居
綠化覆蓋率達到36%以上
新建綠地1萬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6%以上,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水平。
繼續推進『三供兩治』建設,投資139億元,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65萬噸,供熱面積3300萬平方米,燃氣用戶20萬戶。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75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8000噸。
文明城市靠大家
繼續開展『三優』文明城市創建,堅持以治理髒亂差為重點,加快城市裸土地面硬化、垃圾整治、城鎮園林綠化建設,開展環境秩序綜合治理等專項行動,中心城市主次乾道、縣城主要街道垃圾清運設施配備率達到100%。
社會穩定
建成1個國家級和8個省級救援基地
堅決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政府的監管主體責任。突出抓好煤礦安全生產,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不斷提高機械化采掘率,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科技控制水平,減少下井人數,提高生產效率。投入1000萬元,完成國有重點煤礦實施的104項瓦斯治理工程建設任務,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做好森林草原防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力爭不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建成1個國家級和8個省級救援基地,提高煤礦等高危行業的救援能力。
繼續加強『平安龍江』建設,及時有效處理各類信訪案件,營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
回應群眾關切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教育衛生文體社區四項建設要抓好14件實事
教育這是為人生奠基的大事
(1)要鞏固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到2012年我省財政性教育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比例。
(2)完善和落實經濟困難家庭學生就學補助政策,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准,小學、中學每生每年由500元、750元,分別提高到750元、1000元。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標准每生每年由1000元提高到平均1500元,資助比例由15%提高到20%左右。將中等職業學校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免學費范圍。高校助學金標准平均每生每年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
(3)以『校安』工程為牽動,完成義務教育400所標准化學校建設任務。
(4)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集中力量加強示范性職業學校和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組建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職業教育集團。
(5)支持高校化解債務,省屬本科院校債務化解40%以上。籌集資金全面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
關鍵詞
1.增長2.補助3.標准化4.化解債務
醫療衛生家有百事健康為要
(6)要加快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強藥品監管,強化重大疾病防控,提高疾病救治和應急處置能力。完成101個縣級醫院、1000個村衛生所、2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擴大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范圍。(7)繼續加強建設高層次醫療科研人纔隊伍,培養基層衛生人纔,今年計劃培養縣、鄉、村衛生骨乾人纔1萬名。(8)積極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惠家工程』,認真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政策,關注計劃生育弱勢家庭和特殊人群,推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均等化。
關鍵詞
1.擴大公共衛生服務覆蓋2.培養基層衛生人纔
文化體育生活品質提昇的重要標志
(9)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推進省博物館新館建設和市縣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工作,鄉鎮綜合文化站覆蓋面達到95%以上。(10)推進全省數字圖書館建設和鄉鎮、城鎮社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點建設。投資3000萬元,建設1500個農家書屋。(11)加快廣播電視數字化進程,推進全省廣電網絡改制整合,搞好哈爾濱『三網融合』試點。全省新增廣播電視數字用戶100萬戶,數字化率達到50%。(12)加強城鄉全民健身工程建設,興建2000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要重視建設中小學校冬季冰場,豐富青少年冰雪經歷,鍛煉意志,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普及率。不斷提昇競技體育水平,加快體育強省建設。
關鍵詞
1.省博物館新館建設2.數字圖書館
3.廣播電視數字化4.新建2000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
社區建設社會建設重在基礎
(13)要實施城鄉社區基礎建設『雙百』示范工程。打造100個城市示范社區,全省城市社區達標率達到56%;打造100個農村樣板社區,農村社區建設的覆蓋面達到60%。(14)實施社區專業化社工服務『百千萬』工程。建設100個專業化社區工作服務實驗基地,選聘1000名專職社工,定向培養1萬名養老、救助、教育、助殘等方面的社區工作人員,提高服務水平。
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加強國防動員、邊境管理和人防工作。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繼續做好外事、僑務、臺務、統計、檔案、氣象、社會科學、參事文史、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和慈善等各項工作,全面做好防災減災工作。通過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促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
關鍵詞
1.示范社區2.專業化社工服務3.防災減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