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2日訊 (記者王蕊 楊尚峰 李楠) 目前,虛假醫療廣告泛濫現象嚴重,專治國家疑難雜癥的虛假醫療廣告屢見媒體,鋪天蓋地,誤導了許多求醫患者。此種亂象引起了多名政協委員的關注,『虛假醫療廣告直接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政府部門應加大醫療廣告監管力度,依法整治虛假違法廣告。』

政協委員李為民建議規范虛假醫藥廣告。 東北網記者 王蕊攝
政協委員李為民認為,某些醫藥廣告虛假成分過高,成分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許多電視中出現的『專家』,並沒有教授身份。而患者生病以後,由於求醫心切,常常受到不正確的醫療廣告誘導,到一些沒有相應醫療能力的醫療機構就醫,亂用藥,導致病情被延誤,也使得患者蒙受經濟損失。

政協委員李曉陵應加強立法治理虛假廣告。東北網記者 王蕊攝
政協委員李曉陵則表示,虛假廣告對社會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擾亂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也導致大量虛假產品或服務侵入市場,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目前,治理虛假廣告的立法體系欠缺合理性,廣告法與其他法律法規之間存在某些衝突或者不協調,同時,廣告監管模式欠科學,行業自律性薄弱,消費者法律知識貧乏等也是導致此現象的主要原因。

政協委員楊寶峰建議專家審核醫療廣告。 東北網記者 王蕊攝
政協委員楊寶峰則認為,醫藥類廣告涉及到百姓生命安全,它的審核應該科學、嚴格。國家曾出臺了一些法律和法規,但目前落實情況較差。另外,媒體由於不是專業的學者,很難鑒別廣告詞的虛假成分,而原因就出在源頭——藥品廠家。因此,楊寶峰建議,被廠家送到宣傳媒體的醫療類廣告,在播出前,應至少有3位醫學專家審閱、鑒定,未經批准的,不允許播出。
政協委員還建議,應在治理虛假廣告的立法上下大功夫,將《廣告法》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對所有廣告的規范與管理,包括商業廣告與非商業廣告,避免虛假廣告治理的盲區。在對虛假廣告的行政處罰設定方式上,對相關法律法規做出全面協調,使之相互和諧統一。
長期以來,對虛假廣告懲罰措施,比起登虛假廣告帶來的巨額利潤簡直是九牛一毛,違法違規廣告處以幾百到幾千元的罰款可以輕而易舉卷土重來。委員們還認為,應加大對虛假廣告的處罰措施。加大對虛假廣告的經濟處罰措施,從重處罰,使其無力可圖。並通過建立有效的投訴制度,對消費者投訴舉報的虛假違法廣告案件,政府相關部門及時調查處理,通過新聞媒體對虛假違法廣告及時曝光;對已涉嫌虛假廣告罪的,應按照相關規定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另外,通過建立廣告誠信檔案、提高廣告業的誠信度,讓誠實守信的廣告業主、廣告經營者等獲得相當的守法鼓勵;建立政府職能部門的外部監管與廣告行業內部自律雙結合的高效制約機制,對虛假廣告進行有效治理和防范;增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提高消費者對虛假廣告的鑒別能力,加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