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洪袁舒。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東北網1月22日訊(記者 顧碩 岳雲雪 孫曉銳) 2010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達到1002.6億斤,總產量歷史性地突破千億斤大關。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時表示,通過『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的實施,推進松嫩、三江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全省糧食生產保持良好態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面提高農產品核心競爭力
『我省糧食產量已達1000億斤,具有較大優勢。政府工作報告把繼續發展我省傳統產業放在突出位置是符合我省實際的。』分組討論省政府工作報告時,省政協副主席洪袁舒建議,政府應更加重視農副產品加工的提檔昇級,支持加快新產品研發,引進關鍵技術設備,實現對農產品的多層次、深層次加工和綜合開發,延伸產業鏈條,全面提高我省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提昇黑龍江省品牌大米市場競爭力
拒不完全統計,我省僅五常市就有規模以上水稻加工企業160多家,鶴崗有100多家,加工能力過剩且大米品牌多而雜。稻米加工廠由於品牌雜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沒有形成特色效應和規模效應。
鑒於這個現狀,陳宏敏委員建議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借鑒吉林省將長白山地區生產的農產品統一冠名,打造『長白山生態區品牌』的經驗,重點解決綏化、鶴崗、五常等水稻主產區大米品牌多而雜的問題,通過整合,打造區域性品牌,提昇我省品牌大米的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建議統籌規劃各市地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布局,減少重復建設,緩解部分地區加工能力過剩、開工率不足的狀況。
提昇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
朱曉峰委員建議,全省各地要創造條件,大上快上農產品加工業。一是農產品綜合開發項目要『大上』。要把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的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列入重要議程,大力引進和開發水稻、玉米、大豆、白瓜等綜合利用項目,引進高精尖技術,如生物制藥、保健品生產等,把稻草、稻殼、豆粕、米糠等副產品吃乾榨淨,提高資源利用和企業經濟效益。要通過大上綜合開發項目,要實現農產品就地消化三分之一的目標。二是食品加工項目要『快上』。食品工業是農業的導向工業,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食品工業技術的發展和膳食結構的優化。要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或者鼓勵本地投資者建設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蔬菜、畜產品、水產品及特色產品等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