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政協委員『會診』非公經濟 讓龍江經濟發展『軟肋』硬起來
2011-01-23 12:03: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政協委員把脈非公經濟發展。東北網記者 顧碩 攝

  東北網1月23日訊(記者 孫曉銳)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們熱議如何進一步加快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速度,探究解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癥結的良方。『改善發展環境』、『增強融資能力』成為委員們把脈診療後得出的妙方良藥。

  ——主要癥狀

  目前,我省扶持民營企業的政策宣傳力度、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受惠面亟待改善,主動上門服務民營企業的意識差,手段不具體,一些新出臺的優惠政策、產業技術發展信息、財政扶持項目信息等沒能及時、詳細告知企業,反倒把一些政府收費項目的政策發送給企業。此外,許多企業也面臨著用地難、用電難、貨運難、行業經營限制、審批程序多等困難。

  藥方一:改善發展環境。

  主要成分:增強服務意識、出臺優惠政策、建立考評制度


省政協副主席洪袁舒。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葉曉鍾委員建議,各級政府要梳理當地具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力所能及地給予政策支持。

  曲秀麗委員表示,民營企業最關心的就是發展環境問題,環境不好主要是思想認識問題,要想真正改變黑龍江的發展環境,關鍵是轉變思想觀念。建議將今年定為『環境建設年』,使我省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讓民營經濟迸發出更多活力。

  計勇凱委員建議,要通過建立地市考核考評制度,加大地方政府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主動性和力度。通過建立企業參與的部門評議制度,促進政府部門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建議下一步要建立統一的審批制度,規范政府審批行為。

  『龍江民營經濟落後的癥結主要還是發展環境問題,阻礙影響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落後觀念依然存在,服務意識淡薄、辦事效率低、手續繁瑣、多頭審批、職能交叉的現象比較普遍。』省政協副主席洪袁舒建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在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上下功夫,真正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服好務。


 

  ——主要癥狀

  一直以來,企業融資渠道不暢導致資金短缺,是阻礙我省小型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全省小型企業貸款需求滿足率較低。究其原因:一是從小型企業自身來看,我省小型企業大多是個體私營企業,由於發展時間短、自有資產少、抗風險能力相對弱、資信水平較低、財務制度不健全、運作不規范等原因,難以達到金融機構貸款要求,即使貸到款,規模也很小,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二是從金融服務方面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小型企業『惜貸』,其深層原因主要是對小型企業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系統不健全。

  藥方二:增強融資能力。

  主要成分:拓寬融資渠道、建立發展基金

  陳永源委員建議,各相關政府部門應重視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與規范,健全完善我省小型企業擔保及再擔保體系,吸收先進地區擔保行業發展的寶貴經驗,推動小型企業融資擔保平臺的發展,使其為我省經濟騰飛提供更大的助力。

  陳兆濱委員說,黑龍江在實施『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中,急需建立類似的發展基金為項目建設提供有力支橕。從黑龍江的發展情況看,雖然縱向與自身比年年有進步,但橫向同遼寧、吉林等省份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其中發展資金問題就是困繞黑龍江發展的關鍵問題。融資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很好解決,將困擾黑龍江的進一步發展。從外省看,天津的『渤海』發展基金、山東的『黃河』發展基金都對扶持本省中小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希望我省『龍江』發展基金也能盡快建立。

  張桂蘭委員建議,要引導更多金融機構進駐我省,適應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例如鼓勵更多創投基金到黑龍江省發展業務,一方面為我省中小企業引進更多的境內、境外資金,先進的管理模式及各方面的專業人纔,提昇企業的收益率及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協助有需要的企業進行境外上市,向外傳遞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信息;更為重要的是為家鄉的公共建設項目(包括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項目融資。對政府而言,可以通過提高企業利潤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還可以提昇項目投資回報效益,最終達到提高GDP增長率的目的。

  預計療效:讓經濟『軟肋』硬起來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省政府將進一步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非公制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要達到50%以上,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力爭增長18%以上。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喜艷

【專題】2011年黑龍江省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