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23日訊(記者 曹曦)學有所成,成有所用,用有所值。『地方院校培養大學生要向著「落地人纔」這一目標努力,留得下、用得上、能安心、肯紮根的高素質人纔是我省加快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當務之急。』省人大代表、綏化學院院長莊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亮出觀點。
一項人力資源調查報告顯示:一個區域裡的『落地』大學生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能拉動該地區GDP增長0.79%。莊嚴代表說,建設『八大經濟區』、實施『十大工程』,促進全省城鄉均衡發展,有針對性地按需培養更多服務各市地和縣鄉基層的『本省落地大學生』,建設應用型大學,培養應用型人纔,地處哈爾濱之外的高等院校在地緣、人纔、實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優勢,結合各市縣、鄉鎮特色,不斷延伸、擴展直接服務地方發展的觸角,輸出智力,扛起服務地方發展的大旗。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綏化學院結合地方的產業布局和發展重點調整優化專業結構,食品工程、物流管理等18個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相關的應用型專業應時、應運而生,突出寒地黑土研究特色,在海倫剪紙、綏棱黑陶、望奎皮影戲等非遺保護研究和區域旅游文化研究等領域與周邊縣展開共建合作,構建了『理論+實踐+技能』一體兩翼的人纔培養模式,有的放矢培養高層次人纔的努力與付出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十一五』期間學生就業率達到8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莊嚴代表很是欣慰地舉出一組數字:統計資料表明,2009年綏化學院畢業生中『落地』服務縣域經濟的達50%,而在哈爾濱的一所省屬重點大學畢業生服務縣域經濟的不足10%。綏化學院等『哈外高校』畢業生本省就業率達85%左右,而在哈省屬重點大學最高纔60%。
黑龍江是資源大省,十三個地市各具特色、各領風騷。在加強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同時,也要提倡校縣合作、校鄉共建,圍繞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及新農村建設等不同領域與地方開展長期深入合作,輸出智力,為地方發展提供長期、有效的服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支持高校化解債務,省屬本科院校債務化解40%以上」,一系列加大投入的指標全部量化,不再「蓋蓋兒搖」,聽起來令人振奮。』莊嚴代表最後建議說,要出臺和落實相關政策,加大對『哈外高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進一步提昇各高校人纔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實現全省高校均衡發展,培養更多的『落地人纔』、『鄉土人纔』,加快推進我省城鄉一體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