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4日訊(記者 曹曦 劉華 曲慧 呂博)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責任重於山。突出抓好民生大事,讓人民群眾共享更多的發展成果。2011年,省本級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民生的支出達到115.6億元,政府工作報告列舉了要突出抓好十個方面26件實事,這讓出席省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的代表們倍感親切,政府傾心、傾情、傾力要把民生搞上去,把百姓心裡想的、身邊要辦的事都想到了、想全了,順應全省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真正讓百姓感到安心、舒心、暖心。
2011年,不能『讓價格飛』
【民生實例】民以食為天。『菜價降了,不像以前那麼貴了,菜品品種也更豐富了。』在哈爾濱南崗區一家菜市場買菜的王女士說。入冬以來,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調味料、蔬菜、食用油等價格著實有點貴,但在省委、省政府的積極努力下,穩定消費價格水平保障群眾生活措施相繼出臺並發揮作用,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依舊物品充實、價格穩定。
【報告檢索】『抓好「穩價保供」工作』——認真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從今年開始新建蔬菜溫室大棚12萬棟,全省蔬菜面積發展到650萬畝,緩解我省冬季蔬菜過度依賴外地的局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確保城鄉居民吃上放心食品。
【建言建議】張賢超代表說,政府要強化調控手段,確保糧油、蔬菜等食品充足供應。應嚴格落實有關政策,降低流通成本,兌現各種價格補貼。要履行好物價監管責任,嚴厲打擊違法漲價行為,全力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保證重要商品供應、儲備和流通,保障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穩定價格秩序,讓人民滿意。劉國慶代表說,建議省政府在城市周邊要建設同城市人口規模相適應的蔬菜基地、農副產品基地,發展地產菜品,緩解冬季蔬菜依賴外地的現狀。高廣生代表說,要加快省食品安全條例的立法工作,對食品從生產、加工、包裝、貯運、銷售到進出口各個環節嚴格監管,建立起我省現代化食品安全控制體系。要加大源頭管理力度,從消除食品源頭污染和建立農產品種養安全屏障入手,實施商品市場准入制度,實行食品進貨檢驗、索證索票和質量追究制度,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強流通和消費環節食品安全執法力度。
2011年,決不『讓困難飛』
【民生實例】孩子剛剛擠進幼兒園的王女士,現在說起哈爾濱入園難的話題還顯得心有餘悸。她說,去年8月份,托門子、找關系、整宿排隊報名,使出了渾身解數,總算給孩子安排進了離家不遠的一所公辦幼兒園。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哈爾濱市學前教育學位(學習位置)缺口約8萬個,約佔3至5周歲學前兒童總數的一半,其中城市約3.7萬,農村約4.3萬(含在不合格園就學的4萬幼兒)。
【報告檢索】
『解決好就業難問題。』——努力擴大社會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全年實現創業帶動就業30萬人;推動重點群體就業,加大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力度,推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力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困難群體就業20萬人。
『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促進非基本藥物價格合理下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水平由120元提高到20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城鄉參保居民住院報銷比例達到60%以上;鼓勵和引導省、市級醫療與縣區醫院聯網,實施網絡遠程會診,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解決好入園難問題。』——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按照三年建設1200所公辦園的目標,今年完成450所公辦幼兒園任務。
『解決好養老難問題。』——全省機構養老床位達到老年人總數的2%左右,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60%;全省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城市社區達到60%,每個中心鄉鎮至少建立1個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
『解決好住房難問題』。——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全部用於廉租房建設,10%土地出讓金淨收益用於廉租房建設;投資507億元,改造各類棚戶區43.93萬戶、4265萬平方米。全年投資153億元,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1820萬平方米。建設保障性住房15.28萬套。力爭提前一至兩年,完成『三棚一草』改造任務。
『解決好城鄉居民出行難問題』。——建設農村公路4000公裡;抓好城市背街巷道昇級改造;新增長途客運、城市公交、旅游客運車1500輛、城市出租車4000輛,建設出租車服務站;支持中心城市機械化清雪工作。
【建言建議】劉靜霞代表說,要注重少數民族幼兒園建設,在民族自治縣、鄉、村和城市少數民族聚居區興建民族幼兒園,政府應給予特殊扶持政策,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均衡、公平發展。田文媛代表說,日益頻繁的醫療糾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穩定,我省應盡快建立醫療糾紛調解機制,公平處理醫療糾紛,維護患者合法權益,消減醫患矛盾。莊嚴代表說,『畢業即失業』是目前大學生就業局面的一個真實寫照,這不僅是就業崗位少的問題,也是用人機制的問題。政府要研究制定留優去劣機制,對已就業人員進行清理,清退不符合工作崗位要求的人員,給大學畢業生留出就業空間,形成合理競爭。張紹驥代表說,加大對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行業標准,拓寬經濟支持渠道,實現靈活、多樣化經營,提高服務質量,真正實現城鄉各族人民老有所養。劉文波代表說,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關鍵是要抓好棚戶區改造工作,要著力解決好地方財力和融資能力有限的問題,要明確供電工程收費執行標准,解決好供電工程問題。
2011年,一定『讓保障飛』
【民生實例】『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這是在一些農村地方垃圾處理中的真實畫面。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業發展日益加快,糧食產量逐年提高。但伴隨之而來的是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的日益加重。不僅嚴重威脅著我省的水系安全,影響到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供水的質量,而且引起黑龍江省耕地和農產品質量的下降,影響到黑龍江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化肥尤其是氮肥以及農膜的大量使用農藥的泛濫養殖業迅速發展,帶來了畜禽糞便的排放、處理和污染問題,使得周邊的河流富營養化程度加劇農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垃圾和廢水量的日益增多是農村面源污染主要原因。
【報告檢索】
『抓好社會保障』——著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繼續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和職工工資收入水平;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月人均補助標准分別提高15元和12元;提高兒童福利機構供養及社會散居孤兒生活補助標准;解決特殊群體社會保障問題。
『抓好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繼續開展『三優』文明城市創建,堅持以治理髒亂差為重點,新建綠地1萬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6%以上。推進『三供兩治』建設,投資139億元,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65萬噸,供熱面積3300萬平方米,燃氣用戶20萬戶。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75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8000噸。
『抓好社會穩定』——投入1000萬元,完成國有重點煤礦實施的104項瓦斯治理工程建設任務;建成1個國家級和8個省級救援基地,提高煤礦等高危行業的救援能力;加強『平安龍江』建設,及時有效處理各類信訪案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建言建議】賈君代表說,在治理環境污染上,要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新上項目要有選擇性,企業生產設備與環保設備要同時到位,要加大對水域、大氣、噪音等污染的監控和綜合整治,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董配永代表說,解決農村污染要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道路,不能只做簡單的垃圾轉移。政府應積極做好宣傳引導工作,並在政策、資金上給予適當傾斜和支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張柏林代表說,邊防建設是龍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探索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統一融合,經濟布局與國防布局的統一融合,實現軍地雙贏、協調發展。要重視關注公共安全問題,把公共安全問題貫穿各項建設始終。李亞蘭代表說,應當完善對涉訴信訪案件調解機制,加大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強對人民調解員的培訓,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建設『平安龍江』,營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