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家庭急需生活服務
據統計部門調查顯示,我市去年居民服務支出大幅度增加。據對全市500戶城市居民家庭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去年1至9月份,家庭服務人均支出37.2元,增長72.6%,需求范圍不斷擴展。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高要求拉動了生活性服務業的整體發展。我市要求社會提供不同服務的家庭佔家庭總量的60%左右,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有20多個門類200多種服務項目。近期,市婦聯開展的《哈爾濱市家政服務業發展狀況》調查顯示,伴隨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家庭勞動社會化發展,要求社會提供足夠高效優質的生活性服務資源,以家政服務、嬰兒護理、病患陪護、殘疾幫護、家庭教育、貨物配送、搬家快遞、家庭慶典、理財服務,甚至家庭寵物和植物的養護、穿衣打扮等新興的服務已成為大多數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服務內容越來越多,領域越來越寬,標准要求越來越高,生活性服務業已經成為服務業中一個規模龐大並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重要領域。
三萬家政統一資質上崗
我市現有各類家政公司百餘家,家政服務員3萬餘名。未來5至10年,我市需要提供不同服務的家庭佔全市家庭總量將達到80%以上。近兩年來,各種專業的家政服務不斷進入百姓家庭,服務面也逐漸擴大,家宴廚師、秋菜大嫂逐漸被大多數居民所認可和接受。
但是我市家庭服務業行業發展滯後、管理缺位、培訓質量不高、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等突出問題。從事家庭服務業的單位企業有幾百家,只有不到200家在工商局進行注冊,大多數為非法中介。同時又無專門部門對其進行監管,服務員、用戶的合法權益很難維護,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
市人大代表、市婦聯主席田嵐說,政府需要加大宏觀管理,對從業人員的培訓要加強,由勞動部門牽頭,負責培訓,出臺統一資質標准,從業人員培訓合格後,頒發統一的上崗證,實行統一的級別設置。一旦發現家政服務員發生嚴重的違規行為,將取消其上崗資格。還應健全完善法律保障,細化相關規范,維護服務員和用戶間的合法權益。制定家庭服務業發展規劃;培育家庭服務業市場,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創辦民企提供家庭服務。
打造20萬平方米養老社區
我市目前60歲以上的老人有123萬人,佔全市人口的12.6%。據民政部門調查,老人中有入住養老機構願望的佔20%以上,由此測算,共需養老床位26000餘張。而我市現有養老機構編制床位為8338張,其中政府辦養老機構中床位數為1945張,社會辦(包括集體、民辦)養老機構床位數為6393張,養老機構床位數量僅佔我市老年人口總數的0.68%。
市老齡辦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張偉林表示,今年貧困老人和失能老人將會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更多照顧。政府扶持興建的白魚泡失能老人護養院,一期工程500張床位今年將投入使用,對低保家庭老人將給予優惠。市老年基金會將與市慈善總會合作,開辦慈善護養專區,全年為50名貧困老人提供養老床位和服務,費用由市慈善總會全額承擔。香坊區居家養老協會動員企業投資2億元,在幸福鎮莫利村建設我市首個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的老年宜居社區。與傳統養老院相比,老年宜居社區具有居家式格局,更注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私密性;提供賓館式的服務和保健式護理,滿足不同老人的生活需求;提供開放式的物業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健身、醫療、文化、娛樂、購物、日常生活等各方面便利,打造高質量的養老社區。
對於未登記的小型養老機構的整合,張偉林說,到目前為止,我市已通過『邦尼』和『比家好』兩家企業,連鎖整合了60個『助老家庭』,連鎖後的民辦養老機構統一了室外牌匾、室內標牌、展板、窗簾門簾、床上用品、服務人員服裝。配備了消毒櫃、滅火器、煙感報警器、監控裝置、室內扶手、房間標牌、床頭卡、小夜燈。對個別基礎設施稍差的民辦養老機構還進行了室內外牆體粉刷、室內照明設施的改造等項目。
服務人員由組織機構派遣,統一培訓,統一服務標准;民政部門負責對助老家庭的連鎖組織者進行依法登記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