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8日訊 27日,哈爾濱市第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用2萬字的篇幅,展示了『十一五』輝煌成就,描繪了『十二五』宏偉藍圖,提出了2011年統籌抓好的10項工作。
工業
生產新能源汽車建民用航空基地
林鐸在報告中指出,2011年,哈爾濱市首先做大做強4大優勢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保持80%以上。落實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實施核電主泵電機、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和示范工程。繼續抓好能源裝備、汽車、精細化工等8大產業鏈,著力實施汽車自動變速器等一批產業鏈節點項目。
積極培育主業突出、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重點支持哈飛、哈藥、輕型車廠等企業擴大國內外合作。重點啟動哈電集團協同制造平臺等項目建設,提昇工業信息化水平。
農業
傳統農業要轉變失地農民有房住
2010年,哈爾濱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建工程,部分農民的土地被政府征用。為解決好這部分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懮,林鐸在報告中強調,切實解決好失地農民住房、就業、社保、醫療、教育等問題。盤活農村建設用地資源。
此外,2011年,哈爾濱市積極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蔬菜基地和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棚室蔬菜生產面積達到17萬畝,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擴大到800萬畝。
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新建規模化、標准化畜牧場和養殖園區50個。
現代服務業
利用冰雪和濕地打造國際旅游城
以打造國際旅游城市為目標,哈爾濱市2011年將進一步提昇『冰城夏都』旅游品牌形象,全力推進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建設,力爭全年旅游收入增長20%。深度挖掘整合冰雪、濕地、森林、金源文化等資源優勢,促進旅游業成為助推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橕。
啟動呼蘭三家子旅游小鎮、長嶺湖旅游風景小鎮等旅游名鎮規劃和具體項目推進工作,引導發展鄉村旅游。
加快推進金河灣濕地公園等濕地游項目,著力打造5條松花江濕地游黃金線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辦好首屆『中國哈爾濱松花江濕地旅游文化節』,切實增強濕地旅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努力把濕地旅游逐步打造成繼冰雪旅游之後的又一國際品牌。
法制建設
嚴打涉眾型犯罪增強群眾安全感
深化『平安哈爾濱』創建活動,重點啟動實施『3531』工程二期建設,完善社會治安打防管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和涉眾型經濟犯罪。切實提高突發事件預防應急處置能力,增強群眾安全感。
在加強城鄉社區建設方面,開展『星級和諧社區』創建活動。推廣『中心社區』建設模式,建成使用面積超千平方米中心社區5個。繼續推進社區公益用房達標建設,確保主城區社區公益用房平均使用面積300平方米以上。
改善民生
增經適房4000套
建休閑廣場50個
改造舊有居民庭院500個,建設社區休閑健身廣場50個,改造土路巷道56萬平方米,改善居民社區整體環境。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推進公交樞紐、場站建設,增加、調整線路10條,新增、更新城市公交車輛300臺,加快構建市區公交專用道網絡,提高公交覆蓋面和運營能力,方便群眾出行。建立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的動態補貼救助機制,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
在住房方面,全年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戶2000戶,提供經濟適用住房4000套,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1萬套,回遷棚改居民2.6萬戶。
新建中小學校4所,改造薄弱學校8所,為2.5萬名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1000名特殊教育學校學生、3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1.3萬名家庭困難農民工子女發放助學金。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以八區體育場綜合改造和烏吉密滑雪場設施完善為突破口,加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方便市民的15分鍾健身圈,安裝健身路徑1400件。
城鄉規劃
哈站改造南廣場
繼續修建跨江橋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林鐸表示,2011年的城建工作仍然以路橋為重點,加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東部地區重點抓好東巨路、香福路等道路改造建設,為保護開發松江濕地、促進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西部地區重點啟動實施哈平路、哈雙南路等道路新建改建,支橕群力新區和哈西地區聯通發展,密切哈南工業新城與城市中心區的交通聯系。實施哈站南廣場改造、北廣場新建和區域交通路網改造等關聯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哈站周邊區域交通擁堵問題。繼續推進地鐵一號線建設。積極配合鐵道部如期完成哈西客站建設任務。
進一步暢通南北跨江交通,確保陽明灘大橋、松花江公路大橋擴建工程年底竣工通車。不斷完善城鄉路網體系,全年新建續建城區路橋工程130項,維修道路330條(段);建設農村公路500公裡,竣工通車300公裡。
科技創新
依托大學大廠優勢產學研要一體化
首先加快科技創新城建設,全力推進創新園起步區和產業園起步區征地拆遷及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5億元,累計開發面積達9.34平方公裡。
加快省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國際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等標志性項目建設,確保中科院哈爾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軟件園建成並投入使用。
依托大學、大所、大廠科技資源優勢,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壯大產業技術聯合體,促進新能源汽車等7條高新技術產業鏈發展,提昇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水平,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0%以上。
資源節約
增加集中供熱面積新植樹木70萬株
在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報告提出,實施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總體規劃,構建一體化城市水網體系。圍繞『2縱、4橫、18湖』水系規劃目標,加快『北國水城』建設,力爭實現通水見綠。
此外,加快推進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完成阿城、雙城污水處理廠增容工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提高到80%。繼續推進哈熱電廠六期、國電平南熱電廠新建、道裡集中供熱三期擴建等項目建設,加快拆爐並網進度,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實施城鄉大綠化工程,農村造林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5%;城區新植樹木70萬株,新增綠地40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8.9%。
企業改制
哈軸集團、電碳廠整體搬遷退城進郊
努力擴大招商引資和對外貿易,落實招商項目計劃方案,成立招商項目推進組,大力開展普遍招商、委托招商,預期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國內經濟技術合作資金到位額增長30%。做大做強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吸引一批境外、省外企業來哈爾濱市興辦對俄出口加工企業,新增對俄貿易超千萬美元企業5至10戶,逐步把哈爾濱打造成為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的龍頭。
加快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重點推進哈電纜廠、哈一工具廠合資合作,哈軸集團、電碳廠整體搬遷、退城進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公用公益事業改革,逐步解決好政事企不分等問題。
行政效能
50個過億項目
要全程跟蹤
重點對91個具有審批、執法和服務職能的部門、窗口和關鍵部位進行監測。對50個涉及全市發展戰略、投資額在億元以上大項目的落實情況進行全程跟蹤。通過自查自糾、設立專門網站、開設投訴電話等多種渠道,從嚴進行集中整治,切實解決一些政府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問題。做到公務用車、會議、公務接待、黨政機關人員出國四項經費支出『零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