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市政協委員與市長面對面 協商對話最低工資標准提15%
2011-01-28 11:18:1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8日訊 27日下午,哈爾濱市政協十一屆六次會議『政協委員與市長協商對話會』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哈爾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林鐸,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姜明,市委常委、副市長王世華、市委常委、副市長叢國章、副市長焦遠超同部分委員坦誠對話,共謀發展之策,同商振興大計。 1哈市政協常委李榮煥問:

  1如何提高居民收入?

  目前,居民收入增長低於GDP的增長,這是全國的共性問題。而哈市居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哈爾濱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排位倒數第一,在省會級城市中排19位。我們更希望能了解一下政府在提高市民收入上有哪些硬指標和哪些重大措施,提高哈市居民收入水平。

  代市長林鐸答:

  最低工資今年提高15%

  增加居民收入是政府工作優先考慮的問題,因為問題突出,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在今後的工作中,政府將開展就業援助,發放小額貸款,動員社會力量大力發展慈善事業。解決城鄉居民收入不協調問題,加大培訓力度,特別是培育高端人纔,抓好再就業培訓。深化國企改革,在各領域擴大就業,特別在非公經濟中擴大就業,如個體工商戶等。加快發展勞動密集性產業,保障提高再就業,消滅零就業家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鼓勵農民輸出勞務致富。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在目前的每月80元的基礎上,今年再提高15%,達到966元。同時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將市區城市低保標准由每月310元提高到360元。

  2哈市政協常委於志平問:

  『十二五』目標如何實現?

  2010年,哈爾濱確定了『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的新發展戰略,以『哈爾濱速度』給城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大家最關心和期盼的是政府將如何繼續深化實施、加快實施、持續實施新戰略,及時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一以貫之抓落實,實現哈爾濱的超常發展、跨越發展。

  代市長林鐸答:

  調整產業布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十二五』規劃和2011年發展目標,都是圍繞哈市確定的新發展戰略展開深入的,這就是我們一以貫之抓落實新發展戰略的最好表現。政府將圍繞江北、江南兩大區域,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空間,把產業布局調整好,提昇傳統工業,引進吸引戰略伙伴,通過5年的時間,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同時拓寬哈爾濱作為省會城市的功能,加大城市承載力,將哈爾濱的新發展戰略貫徹好、落實好。


  3哈市政協委員陳健問:

  如何發展新興產業?

  請市長就哈市如何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談一下今後的設想和打算。特別是『十二五』起步第一年,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有什麼重要舉措?

  副市長叢國章答:

  主打能源裝備等8張牌

  目前,哈爾濱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傳統產業仍佔主導地位,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不大、規模小;服務業比重虛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已經刻不容緩。

  在哈爾濱『十二五』的發展思路和內容中,主要打造食品和裝備制造業兩個項目,食品方面,發展深加工產業。裝備制造業要求高度和廣度全面發展,做大做強4大優勢產業,落實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實施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和示范工程。繼續抓好能源裝備、汽車、精細化工等8大產業,著力實施汽車自動變速器等一批產業鏈節點項目。積極培育主業突出、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重點支持哈飛、哈藥、輕型車廠等企業擴大國內外合作。繼續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國家商標戰略示范城市建設,提高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

  4哈市政協委員徐樹紅問:

  如何發展現代服務業?

  哈市作為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之一,在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比如金融業的發展上,政府有哪些創新性和舉措?

  常務副市長姜明答:

  服務業佔經濟比重

  提高到12%

  哈市在研究『十二五』規劃時,提出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兩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在構建先進制造業方面,重點打造江北科技創新城和哈南工業新城,完善金融科研體系,積極推動制造業企業和服務外包。在構建現在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方面,推動城市服務業下鄉,逐步完善農業物流、農業科技和農業信息,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力爭到2015年,服務業佔經濟比重提高到12%。

  5

  哈市政協常委王鵬問:

  如何防止停熱事故頻發?

  進入供熱期,哈市已連續發生5起管線爆裂、泄漏引發的停熱事件。今年的市政建設,對地下管網的建設和維護將會有什麼措施?

  副市長王世華答:

  改造老管網克服泄漏

  目前,哈市小區內的地下管網和供熱管網建設歷史欠帳較多,設施老化,管理缺失等各方面問題比較明顯。今後,政府將逐年加大投入,死看死守,進一步加強統籌計劃管理。此外,進一步完善建立地下管線信息動態管理,加工老管網改造力度,全力克服管線泄漏問題。在道路施工以前將所有管網一次完成,新建道路5年內不能開挖。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和投入力度,對供熱企業棄管的一律清除供熱市場。建立市區街三級供熱質量安全責任制,加強供熱管網連網運行機制。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