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6日訊(記者 楊林川)大興安嶺自開發建設以來,受『先生產、後生活』等因素制約,林區發展的歷史欠賬較多,職工群眾的生活條件還很艱苦。近年來,雖然持續加大了民生投入力度,林區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但與職工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的差距,民生工作的任務依然繁重。在『十二五』的起始之年,大興安嶺地委、行署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將民生工作納入『十二五』規劃和全區重點推進的『十大工程』,切實采取管用舉措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林區百姓。
——紮實推進重點民生工程。認真貫徹執行《大興安嶺地區關於2010-2012年重點民生工程發展規劃》,全力抓好三年投資216.7億元的重點民生項目145個,使全區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得到質的提昇和改善。今年,將切實做好今年總投資33億元的重點民生工程建設。完成地區醫院、三縣人民醫院及加區、松嶺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完成244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任務,力爭人均住房建設面積達到18平方米。推進地區文體中心和地區社會福利院工程,力爭年內完成投資計劃。
——不斷增加職工群眾收入。重點安排就業專項資金,拓寬就業渠道,落實各項就業政策,加大企業吸納就業能力,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到2015年,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今年,將結合二期天保工程實施,大幅提高林業企業職工工資標准,力爭人均月增資873元。在保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的基礎上,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切實加大對『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的幫扶力度,力爭年度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深入實施『家庭致富工程』,切實加大科技幫扶、結對幫扶力度,力爭人均年增收元,增長%。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基本建立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構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傷有所補、育有所貼、失有所得』的大保障格局。到2015年,城市低保標准將達到300元/月,農村低保標准達到1800元/年,全區城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6.6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3.3萬人。今年,將加快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基金支橕能力和待遇水平,著力解決『老工傷』等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工作,保障標准和人均補差額達到省級要求。加快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對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特殊困難和發生突發性事件進行救助。
——積極推進醫藥體制改革。以醫藥衛生體制『五項改革』為重點,帶動醫藥衛生整體改革,加快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醫療衛生需要。到2015年,傳染病網絡直報率縣區達到100%,鄉鎮達到85%,免疫計劃五苗免疫接種率達到96%以上。今年,將積極推行基本藥物制度,所有公立醫院衛生機構必須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以教育改革發展為主線,以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到2015年,全區小學和初中輟學率分別控制在1%和3%以內,80%以上的公辦中心幼兒園達到省級示范園標准。今年,將重點建設一批城鄉公辦幼兒園,探索將學前三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率先在全省實現12年免費教育。積極推進技工學校建成國家級高級技工學院和晉昇技師學院進程,以地區職業學院為龍頭,適時組建大興安嶺職業教育集團。
——積極發展文體事業。加強文化精品生產創作,大力發展印刷、演藝娛樂、文化藝術等文化事業。繼續實施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修繕、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購置等重大文化工程,逐步建成覆蓋全區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今年,將全面完成3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進一步推進資源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公益性場館免費開放,著力謀劃一批反映大興安嶺森林文化、知青文化、民俗文化、淘金文化等為題材的優秀文藝作品,積極開展群眾性主題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林區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