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9日訊 新春佳節即將到來,農村貧困戶吃的穿的夠不夠?鋪的蓋的暖不暖?新農村建設如何繼續深入推進?昨日下午,市委書記杜吉明深入東山區紅旗鄉新農村訪貧間苦,親切慰問貧困戶,並與鄉村乾部和農民群眾座談,互致新春問候,共話新農村建設。
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劉德誠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慰問。
下午,杜吉明一行走進位於新農村二隊的貧困戶高英的家,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並向一家人拜年。坐在炕上,杜吉明拉著高英的手嘮起家常。62歲的高英和患腦血栓多年的老伴兒不能從事農業生產,每年花銷醫藥費近萬元,家中僅靠發包出去的10畝地收益和高英為襯裡當更夫維持生活,家境非常困難。杜吉明關切地詢問高英老伴兒在服用什麼藥?發包出去的土地效益如何?聽說近年鄉政府為高英一家辦理了低保,區鄉民政部門在大病救助、困難救濟等方面給予照顧,新農合還適當為高英的老伴兒報銷了部分住院費,以緩解他們的生活困難。杜吉明對此表示贊許。他說,很多農村貧困戶都是因病致貧,區鄉各級黨委、政府要多多關心村貧困人群,為他們多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為其脫貧致富創造條件。他同時鼓勵高英老兩口要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勤加鍛煉,把病養好,『病好了,就啥都好了!』臨別時,杜吉明拉著高英的手,囑咐他充分利用好屋前院後的土地搞大棚種植,增加些收入。
41歲的貧困戶王家強一家5口人,王家強本人患冠心病7年,不能乾體力活兒,母親患有腦出血後遺癥,女兒讀高二,生活十分窘迫。杜吉明詳細了解了一家人的收人情況和每年藥費支出,並與王家強的老父親興致勃勃地嘮起了草編、柳編的活計。他說,農民兄弟只要把土地利用好,把農閑時間利用好,完全可以脫貧致富,關鍵在於多動腦筋、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建議王家強一家要開動腦筋,借助居於城市近郊的有利條件,多種植蔬菜和經濟作物,嘗試發展養殖和草編等副業,想方設法增加收入。
慰問結束了,杜吉明一行來到新農村村委會,與區、鄉、村乾部和聞訊趕來的農民座談,聽鄉村乾部談新農村建設、談近期打算、談未來發展。
杜吉明認真傾聽了鄉村乾部和農民代表的發言,並對紅旗鄉新農村近年來下大力氣突出抓項目建設、抓農村公益事業發展、抓村屯環境規劃建設的一系列做法表示贊同。他說,七臺河市近年大力開展『三個集中』、『八個統一』,城鄉一體化走在了全省前列。事在人為、路在人走、業在人創,我市的新農村建設也要堅持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目標不動搖,要加快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種田大戶集中;推動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在更深層次上取得突破。要解放思想,提昇發展理念,全面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農民致富能力。新農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一班人要充分利用好處於城市近郊的優越環境,開闊思路,放開眼界,引導農民群眾苦乾、實於、巧乾,可以扣大棚、搞養殖、搞副業,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帶領農民致富。
話別時,杜吉明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鄉村乾部和全市農民群眾致以節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