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11日,生活報刊發了《春節廟會快回來》一文,文中民俗專家透露,哈爾濱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之前也有春節廟會,此言引起了市民的廣泛熱議。市民紛紛表示,現在春節的年味很淡,只剩下喝酒吃飯、打麻將。相反,北京、沈陽等城市的廟會卻讓當地居民春節7天過得熱熱鬧鬧、有聲有色。因此,市民建議哈市政府部門恢復春節廟會,讓冰城的春節再次熱鬧起來。
熱議:哈市辦廟會應由政府部門牽頭
今年春節期間,本報記者楊國華參加了南京夫子廟廟會,回來後她在生活知道網上發布了廟會現場熱鬧喜慶的照片,吸引了不少網友跟帖。當時,網友『人間四月天』跟帖說:『好濃的民族味道,咱們這裡要是也有就好了。』11日,這名網友又給本報打來電話,強烈建議哈市本地的春節廟會盡快組織起來。同時,很多市民都致電本報表達『希望政府部門應該盡快恢復春節廟會』的急切心情。
『原來咱們哈爾濱也有過春節廟會啊,以前真不知道,這太好了。』今天一大早,市民孫先生興奮地給記者打來電話。他說,通過新聞報道,他對北京等地的春節廟會並不陌生,『那場面很喜慶,既符合春節氣氛,又有民俗文化的魅力,咱們哈爾濱也應該恢復這個傳統。』
回顧:老道外廟會舞龍耍獅熱鬧7天
『哈市廟會最早出現在清朝末期,以現在的道外區靖宇街原同記商場到靖宇十九道街為中心,也叫老道外廟會。』對哈市民俗很有研究的學者李長海介紹說,原來道外區有很多廟,如現在長春街的觀音廟、太古十四道街的城隍廟等,老道外廟會就是以依托這些廟舉辦的。
當時的廟會進入臘月就開始籌備,小年時亮相彩排,正月初一正式開始,一直熱鬧到初七。『廟會通常是耍獅子的先出場,跟在後面的是舞龍、敲大鼓、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李長海說,這些都是『主流節目』,另外還有耍皮影戲、看西洋景、吹糖人、捏泥人、賣藝說唱……為了讓廟會更精彩,當時同記商場還紮了一條8.8米長的龍,正月初一早上給龍點睛,一年點一次。
李長海感慨地說,當時哈市及周邊縣的參觀群眾數以萬計,哈市居民幾乎全家出動。『有騎驢來的,有趕馬車來的,有推獨輪車來的,場面非常壯觀。』
展望:哈市舉辦廟會4個場所最適合
對於哈市恢復春節廟會,市民的熱情很高,不過部分市民也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老道外原有的廟基本已經滅跡,如果沒有廟,承辦廟會是否會名不正言不順?
『哈市承辦廟會有廟可以依托,其中有4個最適合。』 李長海對於哈市春節廟會的舉辦地點也頗有研究,首先是市民熟知的極樂寺;其次是道臺府中的衙神廟(以前官員上任時必須祭拜衙神像);還有位於道外區太平北三道街20號的長青寺(建於1902年),是名副其實的歷史古剎;最後是道外二十道街已經滅跡的龍王廟,雖然滅跡,但完全可以利用原址。所以說,哈市承辦廟會很有歷史淵源和文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