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破億元大關!『十一五』收官之年,林甸地稅終於實現了『破億』。這背後,折射的是林甸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農業發展的豐碩成果,地方工業的提質增效,第三產業的日益繁榮,為林甸『十二五』築牢了根基,積蓄了加速發展的能量。
未來五年,林甸縣將不斷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力爭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年均增幅19.3%以上,比2010年增長1.5倍,實現小康林甸、和諧林甸的目標。做大做強地熱經濟
林甸地熱資源是全省繼煤、木、糧、油後發現的第五大資源。幾年來,林甸始終把地熱經濟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
『十二五』,林甸將不斷培育壯大地熱產業,把地熱經濟做大做強。緊緊圍繞地熱供暖、溫泉旅游、農業開發、醫療保健和工業綜合利用等領域,完善體制機制、壯大產業規模、叫響『中國溫泉之鄉』、『世界溫泉養生基地』品牌,帶動林甸縣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
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
『十二五』期間,林甸縣將繼續堅持『依托資源、圍繞項目、突出特色』的發展戰略,發展三大產業,完善三個載體,壯大優勢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培育新興產業,重點建設花園空港工業園、四季青特色小鎮、鶴鳴湖旅游景區三大載體,不斷提昇三次產業規模和水平。
『十二五』期間,謀劃一批、爭取一批、招商一批、開工一批、培育一批重點項目,每年建設億元以上項目5個,千萬元以上項目20個,工業、旅游、商貿流通等生產經營領域項目達到項目總數的50%以上。
現代農業活躍縣域經濟
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花卉等地熱種植業,奶牛、生豬等地熱畜牧業,魚苗繁殖和名、優、特水產品養殖業。建立起以哈大齊中心城市為重點,周邊縣市為腹地的蔬菜、水果、花卉和畜牧、水產品銷售平臺。形成種植養殖、觀光旅游、季節采摘等多位一體的農業生產模式。以四季青特色小鎮為中心,推動地熱溫室大棚規模化建設,打造棚室經濟產業。『十二五』期間,地熱溫室達到6000棟,大棚達到6000棟。到2015年全縣糧食生產能力達到33億斤以上,比現有產能增加3.2億斤。
工業經濟不斷趕超
林甸縣把工業經濟作為實現全縣經濟趕超戰略的突破口和結構優化昇級的主導產業。圍繞地熱開發,推動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將林甸縣發展成為全省西部地區重要的綠色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和商品集散地。做大做強『乳、肉、豆、薯、藥、水、葦、鈦』八大主導產業,打造林甸溫泉綠色食品品牌。積極抓好生物質發電、風力發電、礦泉水等大項目開發建設,發展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力爭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0億元,年均遞增速度21.49%;實現工業增加值40億元,年均遞增19%。打造獨特旅游品牌
充分利用地熱、濕地、草原、人文、民俗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打造新興支柱產業。重點建設溫泉游樂、濕地風光、民俗風情和冬季旅游項目,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提高旅游景區檔次,形成大濕地、大溫泉、大湖泊、大冰雪、大文化的高密度組合,打造『中國溫泉之鄉』、『世界溫泉養生基地』的獨特旅游品牌。力爭年接待游客達到150萬人次,旅游業收入突破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