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助推經濟發展大提速——2010年哈市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綜述
2011-02-14 09:56:3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4日訊 2010年,是哈爾濱市好發展、快發展、大發展的關鍵之年,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提昇城市魅力和綜合競爭力。

  定標、立狀,全力超越自我

  2010年3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目標責任簽狀大會,全市各區縣(市)、市直、中省直等135個部門的主要領導、126個具有審批權限的處長、119個窗口部門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市領導代表市委、市政府分別與部分區縣(市)、執法、行政管理、中省直、黨群、司法共計91個部門(單位)簽訂了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目標責任狀,同時要求這些部門結合本職工作,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並將69個與企業相關的服務、執法、審批等職能部門(單位)的目標責任承諾通過《哈爾濱日報》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會上還頒布了《哈爾濱市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領導小組關於整治和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意見》,明確規定人為設置的土政策一律取締、重點建設項目登門服務幫辦領辦、不得強迫企業參加收費性質考察評比等21條具體措施,並下發了《整治和改善經濟發展環境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分解》,明確任務,落實責任。會後,各簽狀部門立即行動,貫徹落實簽狀及《意見》精神。

  一年裡,哈爾濱市還陸續出臺了《哈爾濱市行政效能投訴辦法》、《哈爾濱市行政審批工作人員紀律處分規定》等多項制度,這一系列制度的頒布和實施,彰顯了市委、市政府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決心,也為廣大乾部群眾樹立了信心。

  縮減、並聯,審批提速最快

  行政審批效率的高低,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多少,政策是否寬松,如何激發外來投資企業和本地企業投資和發展的積極性———政策是前提,服務是關鍵。

  2010年,哈爾濱市按照超越自我,轉變政府職能,堅持簡化程序、強化服務的原則,在廣泛征求意見、嚴格審核論證、充分溝通協商的基礎上,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市共削減審批前置要件265個,審批時間平均減少3至6天;將重大建設項目涉及的21個部門、59個環節、120多個公章進行了削減,變為立項、規劃、開工等3個階段34個環節;進入『綠色通道』的特殊重大項目由45個工作日縮短為22個工作日。2010年,市行政服務中心共開闢『綠色通道』177次,組織現場踏查94次,先後為哈西客站東廣場、十九中學校捨改造、華風物流等98個建設項目召開46次提前基礎開工協調會,『綠色通道』為重大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贏得先機。

  規范、廉政,收費項目最少

  2010年哈爾濱市各級行政執法機關本著執法為民、文明執法的理念,超前執法、主動服務,把努力改善經濟發展環境貫穿行政執法工作全過程,全市形成了改善執法環境、推動項目建設的良好氛圍。

  哈爾濱市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清理工作,在2010年取得重大進展,全市共廢止政府規章12件、規范性文件28件,市直停收5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區、縣(市)停收5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使市本級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由137項減少到84項,區、縣(市)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減少到87項。我市停收以上收費項目後,年減少收費1400萬元,成為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中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最少的城市。

  服務、助企,優化司法環境

  2010年,哈爾濱市各級政法機關緊緊圍繞『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目標,努力提高維護社會穩定能力,強化『依法辦案,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執法理念教育,落實和完善司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構建企業法律援助機制,繼續落實涉訴企業回訪制度,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及時發現問題,主動糾正錯誤,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築牢司法保障的銅牆鐵壁。

  全市各級政法機關深入大項目建設實施單位和企業調研走訪,詳細了解各項目的進度及有關部門、企業的法律服務需求,主動提供服務。其中,公安機關走訪轄區單位1900餘家,入戶走訪群眾近百萬人次,發現整改各類治安安全隱患740餘處,為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660餘件;檢察機關走訪企業200餘家,提供法律諮詢、解決實際困難230件次;審判機關深入拆遷改造現場進行法律諮詢22次,協助政府有關部門訴前解決糾紛1700餘起,妥善審理涉企案件1400餘件;司法行政機關落實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優惠服務等措施,已為大項目建設減免公證收費幾十萬元。

  宣傳、造勢,積極擴大影響

  今年,全市各級部門認真貫徹市委決策部署,在全面推進理論武裝、新聞宣傳、文藝出版、思想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創建和文化體制改革等各項工作的同時,集中組織了重大宣傳戰役,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巨大影響。

  7月中旬,市改善辦從我市各行各業湧現出的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先進典型中,選拔部分同志組成報告團深入各區、縣(市)和市直單位進行巡回演講,截止到目前,報告團已作報告48場,受教育人數達12000餘人,反響效果極好。

  主動、行動,做企業的『娘家』

  一年來,哈爾濱市各級部門不斷強化服務意識,通過多種渠道了解企業遇到的困難,加大對企業的扶持。

  『把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說給我們聽,不必忌諱,不必有保留,我們就是代表市委、市政府來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我們就是企業的「娘家」。』———這是市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自己做出的定位。

  為深入查找哈爾濱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市改善辦分別組織召開了非公有制企業、外資、民營企業代表座談會,與企業家們面對面交流,將企業提出的問題分解到相關職能部門,制定整改措施,並推出相應扶持政策。市改善辦還印制了哈爾濱市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服務卡,通過各種渠道發送給企業,以便直接、及時地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對於企業反映的問題,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創造性地幫助企業解決,全年共召開協調會40餘次,為上百家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受到企業贊譽。

  曝光、立案,嚴查典型案件

  案件查處工作,是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的根本,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關鍵和基礎。深入推進案件查處工作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也是推動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全面取得進步的重要保障。

  2010年,市改善辦加大了對影響經濟發展環境方面案件的受理、查處力度,對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案件進行了立案查處。先後調查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企業改制、公務人員參與經營、執行不力等影響、破壞我市經濟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件。涉案人員有的被追究刑事責任,有的給予黨政紀處分,較好維護了社會經濟秩序。在明察暗訪工作中,對全市及中省直在哈單位進行暗訪400餘次,發現問題近500餘件次,處分54人,通報、取消獎金、取消評優資格42人,取得了一定的教育和警示效果。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