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哈爾濱香坊區幸福鎮光明村依托農業科技體系建設,大力實施『一村一品』新農村建設發展戰略,建立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市場產業結構模式,積極引導農戶種植『綠色』精品菜、特色菜,加快了現代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了強村富民。
在發展『一村一品』過程中,光明村曾一度出現用電緊張,農戶不敢使用太多用電設備。哈爾濱第二電業局得知這一情況後,從2009年起加大電網建設投資力度,主動介入合作社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組織技術人員勘查現場,科學規劃線路走向,確定供電施工方案,幫助設計解決大棚用電難題,先後為合作社安裝照明、水井灌溉變壓器9臺,改造10千伏供電線路1.2千米,滿足了大棚抽水、取暖、卷簾機啟動等用電需求,並幫助農戶裝設大棚輔助照明燈具。
據村長朱代富介紹,成立無公害特色果菜專業合作社一年時間裡,吸收了300多人入社,種植了近800畝新品種果蔬,人均年收入超過了8000元,和以前種糧相比農戶收入翻了3倍還多。光明村通過與哈市農科院,瑞士、荷蘭、臺灣的種業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合作社成員克服北方氣候寒冷、冬季漫長,2010年末,實現果蔬基地種植規模3000畝,鋼架大棚2000棟,節能溫室1萬平方米,育苗溫室3萬平方米,生產的太空油豆角、麒麟西瓜、彩椒、春桃番茄等無公害蔬果,不僅牢牢佔據哈市高檔蔬菜水果市場的頭把交椅,而且遠銷到上海、北京等地,成為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第二大蔬菜基地,帶動周邊村屯農產品產業發展的『領航軍』,其中『龍紫花』牌油豆角還申請了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志。
說到電力助推『一村一品』給村民帶來的實惠,有10餘個大棚的蔬果種植大戶孫明江高興得合不攏嘴,『用電有保證,只要肯花力氣,不怕沒錢賺。現在大伙都不種「大路貨」,改種水果口味的黃瓜,由於口感好、價格高,銷路一點都不愁,每畝能增收2000多元。』這不年還沒過完,他便開始忙著育苗,『時節不等人』,趁天氣轉暖,得趕緊把育苗定植下去,趕上早熟蔬菜上市的時間,爭取賣出個好價錢。
如今,光明村新建佔地400平方米的保鮮庫和3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成立了哈市首家農民自辦的特色果菜配送中心,擁有成套的篩選、加工、包裝、保鮮設備和先進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據了解,2011年,光明村計劃再安裝3臺變壓器,吸入更多的成員,盡快讓全村的人都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