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9日訊 (李同亮 訾立民 記者孫曉銳 ) 2月18日,邊城東寧風和日麗,氣候怡人。位於該縣城東興路上千餘米的科技大集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來自該縣各鄉鎮的2萬餘名農民將大集近150個展臺圍的水泄不通。
不到7點鍾,大集現場就有農民陸續從鄉鎮趕來。63歲的張大爺是三岔口人,他說,往年的科技大集他都參加,今年主要是想替在俄羅斯種菜的兒子看看噴灑農藥的機械設備。上午9點鍾,科技大集正式拉開帷幕,農資產品展覽區、技術服務諮詢區等5個功能區的25個展臺前全部圍滿了參觀諮詢的農民。
來自該縣老黑山鎮的孟慶德圍著一臺拖拉機看個不停,在向工作人員進行了詳細的諮詢後,他打算到銷售店裡開一臺拖拉機回家。他告訴記者,家裡已經有了一臺手扶拖拉機,這幾年莊稼收成好,政策好,經濟寬裕了,便想再買一臺新型的開回家。
劉慶華是一位58歲的老大媽,在果蔬總站展臺前拿到了一本蔬菜種植的書後如獲至寶,臉上頓時綻開燦爛的笑容。她告訴記者,自己退休多年,平時就愛種個菜、養個花什麼的,現在有了專業的書籍作指導,相信會把菜種得更好。
在大集現場,每個農民的懷裡都報著厚厚的宣傳資料,有的甚至專門拿著背包來裝自己需要的農業科技資料。特別是勞動力轉移展臺前,2萬餘份宣傳單不到一小時就被農民『搶』空。
此外,本屆科技大集展臺推出了許多新上市的科技產品。煙霧機就是在科技大集上首次亮相的產品。該產品取代了老式噴灑農藥的噴壺器,還可以殺蟲滅菌和葉面施肥,受到了農民們的青睞。
據悉,東寧縣科技大集已舉辦16次,本次大集是人數最多的一次,僅僅一上午約有2萬餘人相繼前來趕集。同時,規模也較往年有所提高,共有25個單位和100餘家企業個體參展。東寧縣科技局負責人介紹,今年的科技大集最大的亮點就是農民不再把大集單單當成趕集,而是真正以大集來獲取所需信息,例如法律諮詢、勞動保障等展臺已真正成為農民學習了解法律知識的平臺。就本屆科技大集,前來趕集的農民朋友們說,這邊在尋找著想要的致富信息,那邊還可以觀看精彩文藝節目,對咱農民來說真比過年還高興。
近些年來,東寧縣十分注重農業科技的發展,被評為全國科技示范縣,依靠不斷提高農業技術水平,為農民增產增收提供有力保障。特別是在黑木耳種植方面,研發了秋耳、越冬耳、元寶耳等20多項技術,成為全國黑木耳栽培技術創新的領頭羊。2010年發展總量8.8億袋,產量佔全國的五分之一,交易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僅黑木耳一項帶動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成為『全國黑木耳第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