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十一五』是黑龍江省冶金工業發展最好時期,在市場需求拉動下,以鋼鐵工業為主要標志的冶金工業得以生存並不斷發展。通過加速企業工藝裝備技術改造,企業裝備水平、節能減排和產品質量上了一個新臺階。『十一五』期間,全省冶金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328億元,年平均遞增26.7%。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85億元,年平均遞增14.6%。
『十一五』期間,冶金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7戶,產品主要有生鐵、粗鋼、鋼材以及有色金屬銅、鋅、鉬、鋁、鋁材等。鋼鐵工業是我省冶金工業的主導產業,到2010年我省鋼鐵工業中生鐵產能為644萬噸,粗鋼產能為670萬噸。同時,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銅、鋁等新材料產品的開發及應用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冶金行業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
鋼鐵工業產業布局日趨合理。全省4大鋼鐵企業西林鋼鐵、建龍鋼鐵、北滿特鋼和雞西北鋼分別位於伊春市、雙鴨山市、齊齊哈爾市和雞西市,這4個城市均分布在我省沿邊開放帶上,對利用俄羅斯鐵礦資源發展我省鋼鐵工業十分有利,並且比鄰煤炭、焦炭產地,能源供應條件得天獨厚。
固定資產投入增長較快。『十一五』期間,我省冶金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71億元,年平均遞增20.4%,比『十五』的101萬元增加70億元,增長68.5%。在『十一五』固定資產投資中,技術改造投資109.8億元,佔固定資產總投資的64.1%,年平均遞增47.1%。
工藝裝備不斷優化。『十一五』期間,我省冶金工業裝備結構有了明顯提高。2010年與2005年相比,煉鐵高爐總容積由3310立方米增加到6980立方米,平均爐容由150立方米增加到259立方米。
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十一五』期間,全省冶金工業技術改造投資比『十五』時期增長72.75%。技術改造投資的95%應用於淘汰落後的高能耗產能,建設有利於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西鋼淘汰了高能耗、高污染的2座16噸小轉爐和3座30噸地坑式電爐,改造建成2座120噸現代化轉爐,不僅煉鋼工序能耗大大降低,而且上了高效除塵設備,轉爐煤氣回收利用,基本實現了節能環保,綠色冶金,清潔生產。西鋼實現焦爐、高爐、轉爐煤氣零放散,全部回收利用成效顯著。全省鋼鐵企業焦爐、高爐、轉爐煤氣回收利用率達到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