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訊 根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需要,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於2010年12月下旬,采用人口比重法,在全市機關、事業、企業、社區和鄉村中,抽取萬名各階層群眾,開展了『民生民意評價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城鄉居民總體感覺生活幸福,民生評價有喜有懮,民生意向主題多元。
調查背景
調查包括城鎮和農村兩部分。其中,城鎮問卷佔76%,農村佔24%。內容涉及居民生活幸福度、民生目標信心度、熱點問題滿意度、具體問題關注度、民生想法預期度、民生變化對比度和問題解決希望度等七個方面59項指標,具體從家庭收入、物價水平、社會保障、求職就業、道路交通、食品安全、農村建設和民生訴求等八個指標范圍了解群眾意向。在接受調查的人員中:男性佔50.2%,女性佔49.8%;青壯年(18-44周歲)佔53.3%,中年人(45-59周歲)佔38.9%,老年人(60-70周歲)佔7.8%;機關事業人員佔14.5%,企業人員佔12.9%,離退失業人員佔13.1%,鄉村乾部佔5.8%,農民佔15.9%,其他群眾佔37.8%。
八成城鄉居民感覺生活幸福
2010年,哈市繼續加大了民生改善的力度,並取得讓百姓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效果,城鄉居民幸福度達85.5%。其中,表示幸福的佔43.2%,表示比較幸福的佔42.3%。
———農村居民幸福感更強。2010年,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和二、三產業發展壯大等因素影響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8.4%,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7.9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感受幸福生活明顯,幸福度高達90.4%,城鎮居民幸福度為84.0%。
———老年人和青壯年幸福感強。中年人事業基本定型,工作壓力、養老顧小的生活壓力、易發疾病的身體壓力和事業平淡的社會壓力,使其幸福感相對偏弱。調查顯示,老年人和青壯年幸福度分別為88.2%和87.6%,比中年人高6.1和5.5個百分點。
———工作環境好的人幸福感強。生活得體面、有尊嚴,是左右幸福感強弱的重要因素。鄉村乾部和機關事業人員幸福度居前,分別為95.9%和93.3%;農民和企業人員幸福度居中,分別為89.8%和84.2%;其他群眾和失業人員幸福度居後,分別為82.3%和77.5%。
———多數群眾對民生目標有信心。在對居民可支配收入、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和娛樂健身圈、生活服務圈目標實現的表態中,多數城鎮居民樂觀積極、持有信心。對到2012年實現『15分鍾娛樂健身圈和生活服務圈』目標的信心度居首,為62.5%;對到2012年實現『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目標的信心度居中,為59.9%;對其到2012年實現『基本解決市區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目標的信心度居後,為59.4%。
供養子女成家庭經濟主要壓力
調查顯示,城鄉居民在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側重吃、住、用等消費支出,家庭經濟壓力主要來自供養子女等三個方面。
預期消費的多選結果表明,城鄉居民68.5%首選在住的方面增加支出,以提高生活質量;47.3%傾向在吃的方面增加支出;30.9%傾向在用的方面增加支出,26.6%傾向在出行方面增加支出,24.7%傾向在衣著消費方面增加支出。
當問及『您覺得家庭經濟壓力主要來自哪些方面』時,在八個可供多選的項目中,供養子女、住房消費和醫療保障列前三位。從分組情況看,企業和離退失業人員認為醫療保障和自己養老的經濟壓力,明顯大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企業人員醫療保障和自己養老的選擇率分別為47.4%和20.4%,比機關事業人員選擇率分別高9.4和8.8個百分點。離退失業人員醫療保障和自己養老選擇率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高17.2和22.7個百分點。
超八成城鎮居民認為房價高
調查表明,物價上漲使居民生活質量和消費信心受到影響。在六種價格評價指標中,83.3%的居民認為住房價格高;81.7%的居民認為食品價格高;75.1%的居民認為醫療保健價格高。
農村居民認為價格水平『四高』、『兩適中』。『四高』是食品價格高、住房價格高、醫療保健價格高和衣著價格高。『兩適中』是家庭設備用品價格評價適中、教育價格評價適中。
當問及『你的消費信心受物價上漲影響程度怎樣』時,62.2%的城鎮居民認為影響很大。其中,離退失業人員消費信心影響程度較重,認為影響程度很大的佔67.1%,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高14.4個百分點。
在對哈市房價過快上漲是否得到有效遏制的表態中,51.4%的居民認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老年人認為房價未能遏制的比例最高,比平均水平高5.5個百分點。
六成居民關注食品價格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備受全社會關注。調查表明,居民在超市及大型商場購買食品最放心,生產加工、餐飲消費和種植養殖食品安全隱患多。
多選結果顯示,在日常食品采購中,72.9%的居民最關注保質期,60%的居民關注食品價格,品牌、認證標識和外觀的關注率則相對較低。
消費者對超市及大型商場食品安全的信心明顯優於其他消費場所。城鎮居民在四個場所購買食品時,超市及大型商場放心度最高,為90.9%;集貿、早夜市場放心度最低,為42.4%。
在5個多選項目中,79.8%的城鎮居民認為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安全隱患最多,餐飲消費隱患次之,種植養殖隱患居第三位。
在九項措施保證食品安全的多選調查中,城鎮居民認為最有效的前三項是:規范生產、加強檢疫和加強監管。
『缺乏工作經驗』最影響就業
調查顯示,哈市就業形勢有所好轉,但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認為我市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的佔49.6%,同比下降22.9個百分點;較好的佔17.8%,同比上昇15.2個百分點。在調查的10個影響就業因素中,按提及率從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缺乏工作經驗、就業崗位少和錄用有失公正。當問及『您認為政府推進大學生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力度怎樣?』時,認為力度大和較大的佔44.7%,力度一般佔31.2%,力度不大佔18.9%。
在調查的6個就業難群體中,下崗失業人員居首位,提及率達73.9%(多選)。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僅次於下崗失業人員,提及率為42.5%。多選結果顯示,在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表態中,居首位的是扶持自主創業,提及率為56.2%;其次是先就業後擇業,提及率為39.8%;再次是加強技能培訓,提及率為35.1%。以創業帶就業,高校畢業生需要以下四方面幫助(多選):一是資金支持,提及率為83.4%;二是政策支持,提及率為63.2%;三是技術支持,提及率為39.2%;四是諮詢服務和其他,提及率分別為8.6%和3.2%。
近六成群眾關心醫療優惠
調查表明,哈市弱勢群體幫扶成效顯著,醫療優惠是群眾關注重點。62.7%的群眾認為近年來政府幫扶弱勢群體的效果明顯;46.5%的群眾認為孤老殘幼是最需要社會救助的弱勢群體;醫療優惠以56.4%的比重成為群眾最關心的救助內容;保障水平低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問題,提及率為74.1%。
公交車擁擠不准時問題突出
市民認為哈市公交服務質量有待繼續加強,公交車擁擠、不准時問題依然突出,公交優先推進力度仍需加大。調查表明,公交服務滿意度為71.3%,比上年高9.3個百分點。
與其他出行方式相比,乘坐公交車經濟實惠,方便安全,但受道路條件和堵車等情況影響,公交車擁擠、不准時,給群眾帶來諸多不便。在六個多項選擇中,選擇擁擠比例雖比上年略有回落,但仍為問題之首,選擇率為71.0%,比上年低2.5個百分點。公交車運行不准時排在第二位,選擇率為62.3%,比上年回落9.5個百分點。
在對哈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效果評價中,群眾表示基本認可,好評度達71.4%。在對無自駕車群眾調查中,54.8%人表示,如果公交便捷,將放棄購車計劃;打算按計劃購車的僅佔20.2%;視當時情況再定的佔25.0%。
近九成農民認為生活變化大
調查表明,近年來,我市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經濟社會、居民生活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生活富裕方面,認為變化很大和有所變化的農民佔89.2%,較上年提高8.8個百分點;在鄉風文明方面,認為變化很大、有所變化的佔84.4%,較上年增長6.7個百分點;在村容整潔方面,認為變化很大和有所變化的佔87.7%,較上年提高9.1個百分點;在民主管理方面,認為變化很大或有所變化的佔84.8%,較上年提高6.1個百分點。
在生產發展方面,農民群眾的感受尤為強烈,認為變化很大和有所變化的比例較上年有了雙位數提高。農民對灌溉用水的滿意度達75.9%;對種子質量,滿意度達82.1%;對化肥質量,滿意度為82.4%;對於農副產品銷售渠道,滿意程度為77.0%。
調查顯示,目前農村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增收渠道不寬,市場信息不暢;基礎設施不完備,社會保障覆蓋面低;生產技術落後,農產品比較效益低。